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往往是狭义的水资源,也就是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并出现了许多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现象,导致了诸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术界提出了水安全的定义,并对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水安全是一个开放系统,对它的研究包括其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文属性,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政治、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匹配状况。所以水安全的定义为: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水资源、水灾害和水环境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能够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状态即为水安全。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部,以丘陵和山地为主的地貌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及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特征使其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应用情况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对重庆市水安全进行了研究,对重庆市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和人文属性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开发利用及水质等方面。分析表明,重庆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匹配程度比较低。渝中西部经济发达的地区,水资源量比较少;而渝东北部和渝东南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且受特殊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的影响,水资源利用难度较大。重庆的供水结构与用水结构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供水结构中以地表水为主,其中又以提水工程所占比重最大。用水结构中,第一产业用水变化不大,第二产业用水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用水所占比重不大却增长迅速。重庆市在降低单位产值用水量与增加水资源回收利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与污水排放对河流水质情况产生的影响非常大,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污水处理水平不断提高,水质也呈现好转的趋势。在对重庆市水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重庆市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重庆市1997-2010年的水安全评价综合指数。结果表明:重庆市水安全指数在过去的14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压力指标有所下降,状态、响应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整体上属于比较良好的发展状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重庆市水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