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IBR)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能够灵敏地反映出污染物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潜在毒害作用,为污染物的严重毒性危害提供早期预警,但目前该方法在水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还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本研究结合主动生物监测和被动生物监测,通过测定滇池中水体、鲫鱼(Carassiusauratus)体内的污染物含量以及鲫鱼体内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分析滇池水体中和鲫鱼体内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生物富集效应,确定了滇池鲫鱼体内生物标志物对总氮(TN)、总磷(TP)、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剂量-效应关系,构建新的综合生物标志物指标体系,运用优化后的IBR法对滇池水生态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探讨IBR法在水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潜力。主要结果如下:(1)滇池表层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很高。水体中TN、TP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且差异显著,北部草海水体中TN、TP含量最高,可达6.51±0.49mg/L和0.137±0.013mg/L;滇池水体中重金属砷(As)、铜(Cu)、镉(Cd)、铅(Pb)的含量均较低,但东南部水体中Hg的含量最高,可达1.01 ±0.24 μg/L,达到国家地表水V类标准:滇池表层水体中未检测到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HCH)、甲苯(Methylbenzene,PhMe)三种有机污染物。(2)主动生物监测鲫鱼肌肉中重金属Cu、As、Cd、Pb、Hg的含量均较低,在食品安全范围内,但重金属Pb的生物富集作用比较突出:被动生物监测滇池野生鲫鱼肌肉中重金属Pb的生物富集系数为172(草海)、98(外海),仅次于重金属Cu。有机污染物(DDT、HCH、PhMe)并没有在鱼体内产生生物富集。(3)随着滇池中水体及鲫鱼体内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主动生物监测的鲫鱼体内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诱导或抑制,而被动生物监测的野生鲫鱼体内生物标志物均呈现一定程度的钝化现象。从主动生物监测的鲫鱼体内筛选出对滇池污染物较为敏感的生物标志物为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纳/钾腺苷三磷酸酶(Na+/K+-AT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金属硫蛋白(MT)、乙酰胆碱酯酶(AChE),这六种生物标志物组成了对滇池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4)根据主动生物监测时长的不同,运用IBR法能有效地反映出滇池不同污染物的生态风险。主动生物监测7天时,IBR评价结果揭示滇池东北部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表层水体中的TN浓度对此贡献最大;主动生物监测14天时,IBR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滇池西岸重金属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其中重金属Pb和重金属Cd对此的贡献较大。(5)IBR法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滇池不同水域的生态风险,揭示鲫鱼体内生物标志物对多种污染物的响应水平,在滇池水生态风险评价中表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