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人员目前已经证实了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力。近年来,研究人员成功地将该细胞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NPCs),为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细胞来源。但是,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UC-MSCs向NPCs分化的方法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研究旨在利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优化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神经分化效率,为UC-MSCs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开发新的研究途径。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的方法建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过度表达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IGF)模型,进而通过神经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用RNA芯片,q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以及相关通路机制。结果:与常规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较,胰岛素生长因子-1过表达的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IGF-1)分化而来的神经前体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更多的Pax6阳性以及Nestin阳性细胞。另外,UC-MSCs-IGF-1分化而来的神经前体细胞在体外实验中终末分化时可更高效率地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RNA芯片分析表明一些与神经分化和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能力相关的基因在UC-MSCs-IGF-1中明显上调,并且该结论在qPCR和western-blot得到证实。最终,用IGF-1-siRNA转染UC-MSCs-IGF-1,转染后UC-MSCs-IGF-1衍生的神经前体细胞增值能力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能力减弱。结论:此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以提高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神经分化能力,并且为增强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前体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提供了一项独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