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是万千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了赋予农户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国家明确指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在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同时,也允许在村民自治基础上的“大稳定,小调整”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剖析不同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认识基层对土地承包权调整的需求及其决策规律、指导各地因村制宜的制定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具有积极现实意义。本文以传统农业大省江西省为例,针对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决策主要受到农户和村集体两方面影响,从农户和村集体两个层面进行不同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利用调查获取的510份农户数据和68个村集体数据,首先分析了调查样本的农户特征和村集体特征;然后在Bromley能动的实用主义理论基础上,构建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决策的理论框架,并从农户和村集体两个层面建立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对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提出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因村制宜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执行不同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村庄,其农户特征和村集体特征存在一定差异;(2)“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大稳定,小调整”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决策均受到农户行为特征因素和村集体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具体影响因素存在差异;(3)不同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适用环境不同,我国地域差异明显,不同村庄的条件相差甚远,故而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制定应该尊重村民愿意、因村制宜。为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使各地因村地制宜实施土地承包权调整,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提高公众参与度,坚持村民自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在充分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决定适合本村的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第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大稳定,小调整”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各有优缺点,要在综合考虑村集体和农户两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决定适合本村的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
其他文献
《太平乐府十三种》是清代戏曲家吴震生的戏曲作品,包括《换身荣》《天降福》《世外欢》《秦州乐》《成双谱》《乐安春》《生平足》《万年希》《闹华州》《临濠喜》《人难赛》《三多全》《地形仙》。吴震生的戏曲作品《太平乐府十三种》,以历史史实为蓝本,取奇人奇事进行构思创作,内容上别树一帜,颇具特色。作品保存相对完整,总量居多,并且成集刊行,对研究清代戏曲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以《太平乐府十三种》剧本作为分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提升就业的重要渠道、加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有利于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小微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支持信用良好、有市场前景的优质小微企业,对于带动社会就业、满足消费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既可以解决小微企业现实困境,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信用、企业信用概
团圆结尾历来备受关注。宋元时期,戏曲作品的团圆结尾已然形成,对后世戏曲叙事模式影响深刻。近年来,多位研究者用分类法对戏曲团圆结尾进行研究,他们普遍认为,古典戏曲中有一类剧作结尾是“扭曲的”、“生硬的”、“妥协的”、“公式化的”,这类不合理的结尾有损人物形象、更不符合情节发展逻辑,是剧作家才思有限的表现,我们将这类受争议的结尾称为“扭曲型”团圆结尾。结合宋元社会背景与剧作家创作倾向,对学界普遍认为的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两个任务群,跨媒介阅读与实用类文本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实用类文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将跨媒介阅读运用于其他任务群中,把两个任务群结合起来学习,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有明确的表述;因此,在课标的建议下,笔者决定把跨媒介阅读运用于实用类文本的教学之中
“读”作为四大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是其它语言技能发展的基础。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然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讲授方式单一,教学材料主要是课本、习题,教学工具主要是黑板。教师偏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太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学生参加阅读活动盲目而被动。在此情况下,学生缺乏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不能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该探索一些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综合素养人才的需求,结合当下素质教育也已成为社会、学校与家长的普遍共识。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国家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因此,具有创新型和前瞻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而STEAM教育正是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引领传统教育变革的教育理念。STEAM教育理念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而当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要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举措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力度,高职院校成为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阵地。同时教师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力量,高质量创新创业师资的缺乏成为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对推动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婚姻是与社会中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也是推进人类历史发展的文化现象,自古以来备受关注。春秋时期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宗法礼制不断受到冲击,婚姻婚俗也因此随社会发展而发展。本文以春秋晋国婚姻婚俗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前人对先秦婚俗纵向研究的基础上,以晋国为整体视角,结合现有资料,探究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原因及意义。全文结合相关文献,围绕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英语阅读对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采用读前-读中-读后三阶段的阅读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阅读课堂上,教师比较重视读前活动与读中活动,读后阶段常常流于形式。而读后活动旨在给学生搭建深入理解文本、进一步巩固语言知识、拓展思维的平台,最终达到创造性地输出语言的目标。由此可见,读后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所以,为了充
当今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朗读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仍然缺少必要的重视,很多学生连正确、流畅地朗读一段短文都有困难。基于这一背景,本文聚焦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朗读问题,并以赣州市某乡镇初中为例,探讨其当前英语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开展英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现状调查,本研究发现:(1)教师的朗读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意识不强、指导时间较少,也没有给学生安排充分的朗读时间。(2)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