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高强度间歇锻炼(HIIT)对脑灌注及功能活动区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证实了运动对健康的潜在益处,但是关于适当运动的形式、强度、频率等关键条件仍未能确定,大量运动后的生理改变尚不明确,尤其是脑供血与脑功能的改变亟待研究。目的:探寻HIIT运动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征集日均运动量小于0.5小时的男性志愿者,于15分钟HIIT运动后使用GE MR750的ASL序列(PD 1500ms),连续采集40分钟头部ASL血流数据。将数据经过FSL的BASIL功能后处理后,提取运动及供血相关感兴趣区的数据绘制灌注随时间变化曲线。结果:同静息状态相比,所有感兴趣区的CBF值在运动后均出现下降,多数兴趣区在运动后约25至30分钟内似呈平台样稳定,随后在波动中缓慢回升,直至运动后45分钟未回复到扫描前水平。双侧动脉恢复曲线形态相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单次HIIT运动对脑灌注有明显影响,且运动后45分钟该影响尚未消失。大脑灌注的恢复在健康人群中双侧较为一致,但不同脑动脉供应区域不尽相同。目的:研究单次HIIT运动对长期运动人群中脑功能活动区的影响。方法:征集每日运动时间大于2小时的职业运动员及日均运动量小于0.5小时的男性志愿者,采用GE MR750w磁共振,扫描T1BRAVO扫描1次作为后处理结构像,完全静息状态下静息态BOLD序列1组共128期,受试者在15分钟HIIT运动前、后及约24小时后共进行3组扫描。将数据通过FSL的Melodic功能使用ICA方法分析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并将ICA成分构建脑网络连接模型,对比不同组间ICA成分及连接性差异。结果:除运动员组运动后24小时与静息状态下、普通人群与运动员在静息状态下及运动后24小时后以外各组存在不同的ICA成分差异。普通人群中运动后24小时和静息状态下的节点连接性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运动员与普通人群在运动后大脑的反应有存在差异的可能。对普通人而言,单次HIIT运动对脑连接的影响可能持续24小时以上。
其他文献
目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分类上属β疱疹病毒亚科,为双链DNA病毒,其基因组全长约235 kb。HCMV可感染多种人类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神经元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HCMV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病毒,可在人群中建立终身潜伏感染。据统计,人巨细胞病毒Ig G的血清阳性率在全球人口和育龄妇女中分别为83%和86%。虽然HCMV在
目的:脓毒症是由感染所致的宿主反应紊乱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率及病死率始终居高不下,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疾病之一。心脏作为血流循环动力器官,是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时最容易受累的靶器官,脓毒症心肌抑制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相关研究发现在脓毒症心肌抑制的发病中心肌细胞凋亡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干预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会改善脓毒症心肌抑制的预后。Micro RNA(mi
目的:脓毒症(sepsis)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率目前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脓毒症引发的急性肺损伤(ALI)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研究证明富氢水(HRS)对脓毒症大鼠的肺组织具有显著的保护性作用,但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免疫失调是脓毒症器官损伤发生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包括早期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和晚期的免疫抑制。其中巨噬细
目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小儿骨科常见的髋关节疾病,闭合复位是临床上6~18个月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案。头臼“同心复位”是DDH闭合复位治疗成功的金标准,是髋关节正常发育的前提条件。但由于软组织阻挡,常不能达到完全同心复位,其中盂唇内翻是DDH的常见病理改变,也是阻碍同心复位的病理因素之一。而复位后的盂唇内翻可否接受仍存
目的: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GD)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深陷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比例逐年上升,IGD正不断蚕食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肩负祖国繁荣和民族振兴之大业,然而部分大学生却出现较为严重的精神信仰危机,“空心病”显现,“三生”观缺失,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它是美国成人中第四大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年超过50,000人死于结直肠癌。近些年,虽然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全身治疗方面已有一定进展,但结直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然仅为50%左右。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与其化疗抵抗有很大关系,所以关于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的相关研究仍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复杂和异质性疾病,其异质性在于不是所有机制都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中,导致它们的临床预后(症状,急性加重,对治疗的反应,疾病进展速度或死亡)的不同,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间的属性,将COPD分为不同表型。频繁急性加重表型为每年具有2次或2次以上急性加重,与非频繁急性加重表型相比,
第一部分基于18F-FDG PET-T代谢成像的影像组学判定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正电子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的代谢图像提取的影像组学标签进行研究,建立对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并与常规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了38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经由病理证实均为鳞癌
目的: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部分患儿经过手术治疗可以存活,但尿、便失禁和下肢功能障碍是常见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提高。因此,探讨NTDs诊断新方法对于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NTDs产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由于需要较高的诊断水平和昂贵的仪器设备,只能在大的产前诊断中心进行,而且影像学是在
研究目的:胰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腹部肿瘤之一。TP53诱导的糖酵解和凋亡调控子(TIGAR)是抑癌基因p53的靶基因,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不同,与预后的相关性也不一致。我们研究TIGAR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分析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TIGAR表达与18F-FDG PET/CT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