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滑断层作用下埋地天然气管道反应分析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ph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埋地管线系统是天然气运输的重要方式。由于跨越多种地质单元,管道与活动断层往往在空间上共存,因此管道的活动断层破坏风险不可避免。天然气破坏的另一个重大风险来自管道自身的腐蚀。本文选择有腐蚀的埋地天然气管道在活动断层作用下反应为研究切入点,利用ABAQUS软件平台,系统分析了在斜滑断层位移作用下具腐蚀缺陷埋地天然气管道的破坏特征和破损的影响因素,为管道的抗断层设计、抗灾加固和维修策略制订等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概述如下:1.系统分析了埋地管道的断层作用下的三种破坏形式,厘定了断层的类型、跨断层埋地管道的破坏机理,提出了基于应变的失效准则作为评价斜滑断层作用下管道动力响应的判据的可靠性。2.针对埋地管道的扭转破坏机理,结合了台湾集集地震中某埋地管道的破坏特征,利用ABAQUS建立了跨斜滑断层作用下埋地管道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其中土体采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模拟了土体的大变形状态,埋地管道采用三折线本构模型,考虑了管道的弹塑性变形特性;非线性摩擦接触模型模拟管土相互作用。模型的尺寸为80××m10m10m模拟土体的半无限空间状态。3.基于跨断层的埋地管道的模型,系统研究了断层参数、管道参数、土体参数对管道应力、应变反应的影响规律,主要的影响参数有:断层类型、断层位移大小与方向、管道埋深、壁厚、管道内压。4.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建立了具有腐蚀缺陷埋地管道的在斜斜滑断层作用下的数值模型。采用位移加载模拟断层两盘错动,对比分析了有无腐蚀、腐蚀的位置、腐蚀尺寸、腐蚀深度、腐蚀的径向长度和环向长度参数对管道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仿真模拟了腐蚀缺陷特征对埋地管道斜滑断层作用下的破坏特性与演化规律。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很好地模拟了斜滑断层作用下埋地管道的破坏机理,而且为跨断层的埋地管道抗灾设计或既有管道的加固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类似于冰的晶体物质,能量密度较大,广泛分布在海洋底部和高原冻土带。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清洁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对于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的研
本试验以内蒙古锡林古勒盟苏尼特羊后腿肉为原料,将原料肉置于负离子电场中研究腌制温度、腌制时间和负离子电场强度三个不同变量对肌红蛋白及相关量的影响,根据Box-Behnken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将实现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和要求,各地依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工作,
二氧化碳(CO2)的大量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利用电催化还原技术,以可再生能源作为驱动力直接将CO2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学品和燃料是缓解当前能源
生命史策略指的是个体在自身有限的精力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的权衡倾向,不同的权衡倾向产生不同的策略,包含慢策略和快策略,其中快策略者更具有冒险性,更加冲动,往往强调即时满足,而慢策略者与之相反,表现为对冒险行为的主动规避,冲动行为更少。研究指出,快慢策略的使用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在生命史策略的影响因素中,经济水平和动机控制策略尤其重要。其中,经济水平作为影响生命史策略的环境因素,可以划分
金属间化合物通常以第二相强化方式提升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却导致合金的散热性能降低。这一矛盾的根本机制—金属间化合物种类及含量对合金热导率的影响机理尚未清楚,限制了高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分布式信息采集网络,由于具有成本低、数据传输灵活、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军事、民生、经济等领域均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近些年,一种基于能量采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始成为研究热点,其网络节点中搭载了能量采集模块,能够对周围环境中的绿色能源进行采集并作为节点可用能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有限的问题。尽管该技术可通过能量采集近乎“无限”地提升节点寿命,但却带来了节点可用能量
多西他赛(DTX)是一种化疗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微管的解聚及使细胞周期阻滞发挥治疗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乳腺癌是对当今女性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的一种癌症。DTX作为一种治疗乳腺癌的化疗药物,其水溶性差,使用时需要添加增溶剂吐温80,但这种增溶剂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很大。因此,制备一种纳米载体选择性的将DTX运输到病灶部位来减少DTX用药时的副
环丙氨嗪是一种三嗪类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业。它在环境中具有迁移性,可以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环丙氨嗪在动物和植物体内可通过脱烷基作
近二十年来,各国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使之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亟待解决的恶性疾病。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抗体和酶在内的一系列治疗性蛋白或多肽已被成功开发出来。同时,蛋白质治疗因其具有药理作用强、低毒等特点,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其稳定性低、蛋白酶易降解和跨膜转运能力差,蛋白质的有效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应用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