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吉林玉米带黑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调查采样、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系统的研究了玉米带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并从全土及其各组复合体中腐殖质含量角度出发,探讨不同土壤剖面类型保水保肥性能差异的实质,以期为改善和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可以看出三组复合体的百分组成中G1占含量主要地位;松辽玉米带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总量占土壤重量的50%左右,其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率高达80%左右,小于10微米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对于土壤的土壤养分的吸持,腐殖质的聚集以及土壤结构的改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碳含量以G2组>G1组>G0组,G2组复合体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G1组和G0组的2.94和2.47倍,表明G2组复合体吸持有机碳的能力最强。 全土及其各组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游离态腐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含量均超过结合态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含量,游离态腐殖质含量也超过结合态腐殖质的含量。全土及其各组复合体中腐殖质除少数为A、B型之外,大部分为RP型,这同许多的研究资料相一致。可以看出,近年来推行的根茬还田、灭茬还田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有机碳的消耗,利于土壤腐殖质的更新。 吉林玉米带黑土各组复合体及其腐殖质含量均与土壤养分、pH值以及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达到了极显著、显著相关水平,可以得出结论,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及其腐殖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土壤养分含量、pH值变化以及土壤CEC。 不同剖面构型耕层土壤间的比较研究发现,G1、G1+G2组复合体含量及其有机碳含量呈“平面型”>耕层厚度≥15cm的“波浪型”>耕层厚度<15cm的“波浪型”的趋势;G2和G0组复合体含量变化则呈相反趋势。分析认为,适宜的腐殖质含量才能形成一定数量的有机无机复合体,进而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良好的土壤构型是土壤肥力得以保持和发挥的重要条件。对于松辽平原玉米带土壤而言,胶散复合体组成及腐殖质含量是导致黑土耕层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具有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适宜的腐殖质含量是形成一定数量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形成良好土壤结构,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的基础物质。良好的土壤体型和构型是土壤肥力的基础,而剖面构型和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正恰恰是土壤体型和构型的核心。这对于指导我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