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建筑密度越来越大,楼层也越来越高,高密的建筑阻碍了城市内和城市外的空气流动,城市中的污染物也因此不易扩散。有人提出通过改变街道的宽度建立“城市通风廊道”的方法有可能缓解城市的污染。本文选取北京某小区作为试验单元,通过对该单元的复制形成街道。城市街道内风速可以看作是两侧建筑对风的影响相互叠加的结果,因此本文包括单排建筑试验和街道试验。通过风洞试验分析了单排建筑周围及城市风道内的风速分布,并对比可不同宽度街道内的风速验证城市风道的通风效果,本文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利用风荷载规范分析城市风道的通风效果:在大气边界层内,粗糙的地表对风有阻碍作用,地面越粗糙对风的阻碍作用就越大,高密的建筑使得城市的下垫面很粗糙。规范中将不同粗糙的地表分为A、B、C、D四类地貌,然后通过对比A、B、C、D四类地貌不同高度处的风速来验证城市风道的通风效果。(2)单排建筑周围风速分布的研究内容:通过风洞试验测试出单排建筑周围的风速分布情况,其中包括单排建筑密度大楼层高的一侧和街道建筑密度低楼层低的一侧,通过分析单排建筑两侧风速的分布情况确定了其周围风速的分布规律,为城市街道内风速分布的研究奠定基础。(3)城市街道内风速分布的研究内容:不同建筑密度和不同宽度的街道,其内部的风速变化规律是有差异的,城市街道风速研究内容包括不同建筑密度的两种街道,每种街道有四个宽度。对城市街道内部的风速分布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得到了不同宽度街道内风速的分布规律。将单排建筑周围的风速分布通过方法进行叠加,再与城市街道内的风速分布进行比较,从而验证单排建筑风速叠加到街道内的想法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