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R&D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tiger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创新将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研究与开发能力正是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D活动不仅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福建凭借其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较强的产业配套条件和丰富低廉的人力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闽设立研发机构。这些跨国公司R&D机构在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最终的结果如何关键取决于跨国公司R&D机构能否产生足够的技术溢出效应。在此背景下,研究跨国公司R&D机构活动对福建经济发展的技术溢出效应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模型,深入探讨跨国公司R&D技术溢出效应的内在规律性,进而运用1985-2007年度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检验、VECM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等计量方法,对福建省跨国公司R&D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技术溢出效应在长期中要比在短期中更为明显,表明跨国R&D投资对福建省经济发展有正的溢出效应,且短期内的溢出效应弱于长期,这与福建省在短期内对外资R&D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足有关。最后对福建省如何更好的利用跨国公司R&D技术溢出效应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即明确行业导向,最大程度发挥外资研发的溢出效应;打造技术交流平台,扩大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地的合作深度;强化区域分工与合作,利用外资研发资源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 本文的特色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变量的选择上,传统研究大多局限于外资的资本投入、人力投入等因素对R&D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而本文则选择从内、外资企业的比较框架中透视跨国企业的R&D技术溢出效应。第二,在实证结果的讨论中,既重视计量分析,有特别结合实地调研的第一手资料,以保证研究成果是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融债性、股性于一身。这也使得可转换债券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对可转债基本要素以及相关条款进行简单介绍;紧接着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
幼儿时期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由于社会经验少,对危险事物的认识不足,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如何提升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当其处于危险境地时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自
税收作为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强制无偿获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和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综
随着上市公司的发展,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对利益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而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股东之间的利益又基本趋向一致,大股东主动对上市公司进行支持的频率在提高,那么就有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进行调节,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