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阻滞时,置管前预充0ml、3ml生理盐水的硬膜外导管置管出血的例数、预充5ml的置管入血率及其对产妇血流动力学、麻醉平面的影响。方法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II级、年龄20~35岁、身高150cm~170 cm、体重指数<29 kg/m2、单胎足月妊娠,排除有椎管内麻醉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重度、双胎或多胎妊娠,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每组80例。A组置入硬膜外导管前硬膜外腔不给予生理盐水;B组置管前通过穿刺针预先注入3 ml生理盐水;C组置管前通过穿刺针向硬膜外腔注入5 ml生理盐水。分别记录A组、B组、C组三组置管入血的例数;蛛网膜下腔给药前、给药后2 min、给药后5 min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蛛网膜下腔给药后5 min、给药后10 min的麻醉平面(H5)、(H10)。结果A、B、C三组产妇在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身高方面也无明显差异、体重指数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对孕周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A组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的发生率为13.75%(11/80),B组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的发生率为7.50%(6/80),C组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的发生率为1.25%(1/80)。C组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的发生率1.25%(1/80)明显低于A组13.75%(11/80)和B组7.50%(6/80)(F=7.3423,P=0.0254),C组置管遇到阻力的情况也较A组、B组有所减少,遇阻刻度延后,A组和B组之间置管出血率比较差异没有意义(F=1.6454,P=0.2000)。A组、B组、C组三组给药后2 min和给药后5 min的MAP较给药前有所下降,HR较给药前有所上升,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三组给药后5 min和给药后10 min,B组和C组的麻醉平面略高于A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行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阻滞时,置管前预先注入5 ml生理盐水不仅可以预防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并且使得置管过程更加顺畅,置管时较少遇到阻力。还可以提高麻醉平面,改善麻醉效果,并且对产妇给药后2min和给药后5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没有影响,对产妇给药后5min和给药后10min的麻醉平面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联合阻滞的操作安全、简便、易行,具有诱导迅速、手术满意度高、可到达手术所需的松弛度,可以通过硬膜外导管追加局麻药、便于接硬膜外镇痛泵等优点。提前预充5 ml生理盐水对产妇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不大,还能明显改善麻醉的效果,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导管置入血管的办法,但要注意5 ml生理盐水预充液可提升约1-2个脊神经阻滞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