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而且在于马克思的思想背后所体现的人文情怀,即对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现实可能性的不懈追求和探索。这种自由既区别于青年黑格尔派所推崇的虚幻的“自我意识自由”,又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宣扬的虚幻的“人权自由”,它是克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真正地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相统一的现实自由即“人的解放”。纵观马克思的一生,观照人的现实自由之路是马克思毕生孜孜以求的核心思想和根本宗旨,是贯穿他的具体概念、基本理论和思想体系的红线。因此,探究马克思观照人的现实自由之路的思想形成历程,或者说,厘清马克思走上观照人的现实自由之路的时间节点就成为了笔者写就本文的目的。本文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以观照人的现实自由之路作为理解马克思思想理论的切入点,通过对马克思从“中学作文”至《神圣家族》这一阶段的重要文本的细致梳理,力求以追本溯源的方式厘清马克思自由思想转变历程中的具体的“时间节点”,尤其精确定位他正式确立观照人的现实自由之路这一目标的“时间节点”,以期能够正确把握马克思走上以观照人的现实自由之路为目标的道路的心路历程,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为全面且清晰地认识马克思本人及其观照人的现实自由之路的整个思想发展历程提供一扇有益的“窗口”。本文关于马克思现实自由思想的形成历程的研究主要由四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从少年阶段确立追求自由的理想到大学阶段确立“在定在中获取精神自由”的原则的思想发展历程,因此该章是本文研究马克思现实自由观的历史的逻辑起点,它由自由思想的孕育、精神自由思想的确立、在定在中获取自我意识自由等三个部分构成。第二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从事新闻事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思想发展历程。在这一个阶段,社会现实引起他质疑原所确立的追求精神自由的原则,并初步意识到追求人的现实自由才是应所确立的原则,故而这一阶段就马克思整个思想历程而言可以概括为精神自由与现实自由的碰撞。因此,该章主要论述了马克思由追求精神自由转向追求现实自由的转折期的思想历程,它由对于“自由人”团体的反叛、以自由理性为旗帜批判政治现实以及物质利益、官僚等级制和共产主义对自由理性的冲击等三个部分构成。第三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在退出新闻事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回归“书房”之后,为了考察人的现实自由之路的现实可能性,通过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关系、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异化劳动和私有制、共产主义等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得出了无产阶级是人获得现实自由的历史承担者、共产主义是人获得现实自由的必由之路等具有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重要结论,从而最终抛弃了“在定在中获取精神自由”的原则及其实现方式理论批判,而明确了“在定在中获取现实自由”的原则及其实现方式实践批判。因此,该章主要论述了马克思的现实自由思想的形成历程,它由现实自由的尘世入口、现实自由的历史承担者、现实自由的必由之路等三个部分构成。第四章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在经历了现实自由思想的形成阶段之后,亟需一个“契机”来作为正式确立观照人的现实自由之路这一目标的初步宣言,而这个历史任务则是由他和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公开发表的著作《神圣家族》完成的;在该著作中马克思以总结的、概述的形式回顾并发展了之前的思想成果,即较为系统地批判了思辨唯心主义哲学并阐明了关于人的现实自由之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因此,本章主要论述了《神圣家族》作为马克思正式确立观照人的现实自由之路这一目标的初步宣言的原因及其思想内容,它由文本成书经历和内在批判逻辑凸显了其历史地位、破除思辨唯心主义对于人追求现实自由的思想禁锢、在定在中获取现实自由等三个部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