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二维材料石墨烯在光学、电学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其独特的电子能带结构提供了极好的电磁特性。特别是其费米能级可以通过外部栅极电压动态改变,这使得石墨烯成为光学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材料石墨烯在光学、电学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其独特的电子能带结构提供了极好的电磁特性。特别是其费米能级可以通过外部栅极电压动态改变,这使得石墨烯成为光学可调谐器件的理想材料。本文基于石墨烯,结合了介质及金属周期表面复合结构,对太赫兹的吸收与调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介绍了周期性金属表面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石墨烯电磁特性及其表面等离子体激元,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化学势变化可改变石墨烯电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设计了基于连续石墨烯及介质周期表面结构的宽带太赫兹吸收器,其结构由硅条带阵列、连续石墨烯层、聚合物基底层和金属基板组成。首先构建了石墨烯-介质-金属复合吸收结构,研究了其吸收特性,讨论了石墨烯的化学势和聚合物基底层厚度对吸收特性的影响。其次探究了介质周期阵列对上述结构吸收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一维硅条带阵列与石墨烯-介质-金属复合结构相互作用可以拓宽复合结构的吸收带宽。硅条带的长度和宽度以及结构周期长度的变化都会对复合结构吸收性能产生影响。最后,设计了基于连续石墨烯及二维周期性硅条带阵列的可调谐宽带吸收器。仿真结果显示该结构吸收带宽为0.73-1.95THz,即吸收率超过90%的频段达到1.22THz。分析不同频率点的电场能量分布图得知,电磁波在硅条带阵列的谐振对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模式的增强和基于连续石墨烯层所形成的FP共振共同作用产生吸收器的宽带吸收效应。讨论了聚合物厚度、石墨烯层数和石墨烯化学势对吸收器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吸收器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的结构设计参数,和最近相似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吸收器带宽比为91%,性能较为优异,且在实际应用中更易于加工。设计了基于石墨烯条带及金属狭缝周期表面结构的太赫兹调制器,其结构由位于二氧化硅衬底顶部的金属狭缝阵列和底部的石墨烯条带共同组成。首先验证了金属狭缝周期阵列在太赫兹波段的透射增强效应,讨论了入射波的偏振模式、入射角度和狭缝宽度三者对透射增强的影响。其次对石墨烯条带阵列,验证了石墨烯的化学势、条带宽度和周期长度会影响石墨烯条带阵列谐振峰的位置,电子弛豫时间会影响其谐振峰的强度。最后,设计了基于石墨烯阵列及金属狭缝阵列复合结构的太赫兹调制器,结合复合结构的透射频谱以及电场分布图表明,石墨烯条带阵列的化学势决定其谐振峰和顶部金属狭缝阵列透射峰匹配程度,进而实现调制器的开与关。在1.03THz处,该调制器的调制深度可达98.99%。最后分析了化学势、电子弛豫时间和结构尺寸对调制器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肌原纤维中细肌丝上收缩调节蛋白中的抑制亚基,参与了心肌收缩中粗细肌丝的相对滑行。在心肌损伤、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
延迟容忍网络是一种通过节点机会通信的网络类型。由于该网络中节点不易预测的移动性模式和容易中断的连接,路由算法一直是DTNs中研究的重点。但是目前从节省能量消耗角度的
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的使用受到政府和私营机构的高度关注,因为它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采用的当前能源转型中最好和最具竞争力的替代能源之一。风力发电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使得各国将能源结构多样化。风能的不确定性成为了制约风力发电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而风电功率预测模型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给相关部门提供更好的信息来支持决策过程。基于此,本文针对短期风电功
目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在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有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受体9(Chemokinereceptor 9,CCR9)是引导PDC向消化
气—面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稀薄气体动力学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对其机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航空航天技术和微纳尺度系统的发展。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MD)建立了气—面碰撞的物
表面气压作为一个重要的气象参数,对于热带气旋监测分析、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的研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陆地的表面气压数据能够通过全球范围内密集分布的气象站来获
随着CFD应用的推广,以DG为代表的高阶数值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对欧拉方程的RKDG显式求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分支。HopeFOAM是一个基于OpenFOAM扩展实现的开源框架,支持DG高阶
凝血Ⅷ因子是凝血级联反应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凝血因子,凝血Ⅷ因子的缺乏将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引起血友病。目前血友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补充体内不足的凝血Ⅷ因子,以维持患者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基于肝癌的治疗仍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基于肿瘤组织和细胞的抗肿瘤药物的主动靶向递送是解决肿瘤安全高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临床上肝癌治疗的疗效评估一般在一个治疗周期后,具有滞后性,使得多数患者无法得到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因此能够及时评估肝癌的治疗疗效亦至关重要。本论文以具有
目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生命早期受到外界不良刺激会影响胎儿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胎儿期和哺乳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两个时期母体的营养状况会导致子代在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代谢性疾病发生风险的增加。本研究通过建立宫内营养受限和生后追赶生长的大鼠模型,探讨宫内生长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和追赶生长对大鼠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对糖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