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变迁 ——以伊犁河谷哈萨克族氏族部落为中心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p110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丝绸之路中段的新疆在历史上又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汇聚、多元文化共生的重要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这里绿洲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交相辉映的主要特征;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各个族群在相互交往中相互学习,彼此交融,曾形成了多元文化共生的繁荣局面。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始终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受到东西方各种文化的浸润,进而构成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包括西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因生态环境的多样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各民族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相互交流、交流与交融,最终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阿吾勒(aw(?)l)、阿塔(ata)、氏族(rw)、部落(tajpa)、兀鲁思((ul(?)s)、玉兹((?)yz)等共同组成哈萨克族金字塔式的传统社会组织结构,而阿吾勒是哈萨克族最基本、最基层的传统社会组织单位、单元。新疆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实行了县、乡、区、村等区域行政组织,按行政区域管理代替了按氏族部落管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哈萨克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以游牧为基本生产方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基层社会组织—阿吾勒,在建构现代国家的过程中逐步瓦解。春牧场、夏牧场、秋牧场、冬牧场从阿吾勒、阿塔、氏族、部落、兀鲁思的所有转变为国家的、集体的所有。传统的阿吾勒组织在20世纪50年代末彻底瓦解,阿吾勒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阿吾勒”这个术语的概念(涵义)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的传统基层社会组织变成以地缘关系为主的“乡”、“村”、“镇”的概念。阿吾勒的演变一方面反映哈萨克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另一方面反映哈萨克人从阿塔、氏族、部落、兀鲁思、玉兹的血缘认同到地域认同的演变。随着我国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哈萨克族的传统社会组织成为了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但是其遗存和意识仍然存于现代哈萨克族社会生活中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新疆各级政府实施的游牧民族安置工程改善了哈萨克族牧民的经济生活条件,也改变了他们几千年的游牧生活传统和生活方式。1984年在广大农牧区实施联产家庭承包责任制,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传统哈萨克阿吾勒的复现,但在现代化、市场化、定居化、知识化的推动下,靠血缘关系连接起来的文化传统又被进一步弱化了。哈萨克族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阿吾勒变成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乡村—现代阿吾勒,其社会结构发生了变迁;阿吾勒巴斯(阿吾勒长)角色的演变是社会管理制度变迁的具体体现;基层社会组织—传统阿吾勒的解体是传统社会组织变迁的根本原因,这些变化对广大哈萨克游牧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在现代哈萨克人意识中仍然存在阿塔、氏族、部落、兀鲁思观念,并对人们的婚丧嫁娶等方面继续产生影响,但是现代基层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乡村党政机关。随着向以定居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基本完成,牧区遗存的传统社会组织早已在形态上被打破,在日常生活中也处于次要地位。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价值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重难点与创新之处等。第二部分,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哈萨克”称谓的涵义、起源以及哈萨克族的形成与发展,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形成,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阿吾勒、阿塔、氏族、部落、兀鲁思、玉兹)的变迁,哈萨克汗国时期的传统社会组织等。进一步分析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形式与结构(玉兹、兀鲁思、部落、氏族、阿塔、阿吾勒),哈萨克族氏族部落的结构(哈萨克族三个玉兹的部落结构和哈萨克族玉兹外氏族部落的氏族结构),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功能等等。第三部分,新疆伊犁河谷哈萨克族的迁居、分布,以及近代以来哈萨克跨国民族的正式形成过程(1758-1932)。探讨了乌孙部落联盟及其部落结构,阿勒班(Alban)、黑宰(Q(?)zaj)部落向伊犁河谷东部的迁居过程及其氏族结构及当今分布情况,阐述伊犁河谷东部其他氏族部落即托列-托林格格特(T(?)re-T(?)le(?)git)、多尔杜乌里((?))、哈拉吾里(Qaraw(?)l)、加苏克((?))、弘吉赖惕((?))、阿夏玛依勒克列((?))、哲汝((?))、特里斯坦格巴雷((?))、瓦克(Waq)、苏万(Swan)等氏族部落的分布及结构。第四部分,近代新疆伊犁河谷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变迁(1840-1949)。分别探讨了哈萨克族“托列”等社会组织的变迁,清朝后期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变迁,以及民国时期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变迁等。第五部分,当代新疆伊犁河谷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的遗存和意识的影响(1949-至今)。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在形式上逐渐消亡,但其遗存和影响至今依然存在。本部分首先探讨了哈萨克族氏族部落组织的有关传统及其变迁,指出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变迁集中表现于有些传统的变迁之中,随着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的解体,与氏族部落有关的有些传统也逐渐消亡了。比如:系谱((?))传统、口号(Uran)传统、印记((?))传统、分家得产((?)beriw)组建新氏族传统、合葬(Syjek(?))传统、阿明格尔((?))传统等等。其次,重点调查研究了当今新疆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的遗存和意识的影响(双重功能)以及影响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变迁的内外因素等。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变迁是内外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和国家政治制度的变迁。内在因素是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的压力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外部因素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政府政策导向的作用。
其他文献
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一直是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了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当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优化电池结构上,而减反射膜和钝化膜作为太阳能电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泛的研究。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制备的氮化硅薄膜(SiNx)、氮氧化硅薄膜(SiOxNy)、氧化铝薄膜(AlOx)等很多薄膜结构已经广泛应用于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中
期刊
危岩体在我国山区边坡普遍存在,此类地区多处于地震频发地带,地震作用下危岩体极易形成崩塌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危岩崩塌体的治理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主动加固技术因其具有主动性强、加固性能好的特点获得广泛应用。迄今为止,现有主动加固技术的发展局限性强,且地震作用下主动加固危岩崩塌体边坡的研究,大多以岩体边坡的动力响应为主要研究目标,鲜有针对支护结构在动力荷载下的力学性能展开研究
随着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制造商在生产运作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闭环供应链管理,旧品回收和旧品再制造是闭环供应链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不同市场特点,综合运用博弈论、最优化理论等方法,分别基于以旧换新和回购两种回收模式,构建了垄断制造商在不同价格承诺类型下的两期利润最优化模型,分析了制造商的回收再制造策略和产品定价决策。本文丰富了闭环供应链在回收模式和价格承诺方面的研究,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
国民党在1920年代走向“以俄为师”之路,它的改组过程及其内容,是一个学界研究比较成熟的论题,尤其是政治史方面的考究。近来另有部分著作从国民党与民国思想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去探究这一问题。本论文则将重点转向国民党走向联俄的背景和原因,并在结合学界近些年的全球史方法论基础上,从一个以往研究中所忽视的远东世界秩序冲突和多中心的互动架构下进行分析。因此,详细处理远东的几个主要行动者,美国政府、苏俄-共产国际
背景:Pauwels III型股骨颈骨折(Pauwels type III femoral neck fractures,P3FNFs)的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且内固定手术后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部分学者称其为“未被解决”的问题。最近,有两种治疗P3FNFs的新型内固定物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一种是近端带有滑槽的内侧支撑钢板(sliding groove medial buttress pla
LIGO直接探测到的引力波预示着引力波天文学和引力波宇宙学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引力波事件有望在将来被现存和计划建设的探测器探测到。引力波与其它的宇宙学探测结合后将开启探测宇宙的新窗口。引力波物理不仅关系到引力理论,也和基础物理、宇宙学和天文学有紧密联系。在本文中,我们首先研究一种新的暴胀模型——Dinkic暴胀模型产生的原初引力波,其次我们研究了有外界磁场时禁闭-退禁闭相变产生的相变引力波。在DBI
耦合腔阵列系统是量子光学中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最典型多体系统,相对于光晶格中冷原子系统,其易于研究长程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且不依赖于原子间的距离。通过光子–原子耦合以及腔场间交换光子,间接实现二能级系统的长程相互作用,耦合腔阵列不仅可以探索光子的集体动力学,还能够研究更加复杂的量子多体现象和新奇物态。在实验实现上,耦合腔阵列系统不仅可通过微腔与超冷原子耦合系统实现,还可通过超导电路系统实现。由于技术
学位
台湾作为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在文化、经济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而台湾新闻学术思想,作为我国新闻学术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被大陆学者所忽视。台湾地区在百余年间经历了封建统治、殖民统治与威权统治等不同的政治形态,新闻学发展呈现出纷繁的面貌。早在日据时期,殖民统治的文化暴力催生了以言论为武器的文化运动者,他们在实践中生发出了包括舆论观、教化观、自由观在内的新闻观念,为日后台湾新闻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