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化疗期免疫功能状态,为乳腺癌患者化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动态监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1天、化疗后第3天和第5天外周血来源的CIK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在培养的21天内,其增殖能力、对K562的细胞毒活性、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的水平。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乳腺癌患者化疗前1天、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第3天和第5天外周血样本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在RPMI-1640培养基(含10%FBS),添加IFN-γ,24小时后添加anti-CD3单克隆抗体(克隆号:OKT3)和IL-2,以后每2-3天添加RPMI-1640培养基和IL-2。分别在培养的第0、7、14、21天观察CIK细胞形态的变化,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量绘制增殖曲线;设3种效靶比:16:1、8:1、4:1,用MTS检测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56+T细胞亚群的比值;用ELISA检测TNF-α的分泌水平以及所有样本血浆中IL-2、IFN-γ和TNF-α的浓度。同时用健康人外周血和脐血作为对比,比较不同来源的样本各项免疫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培养21天后五种来源的CIK细胞增殖倍数分别是:乳腺癌患者化疗前1天外周血(118.01±30.49)、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第3天外周血(36.15±23.45)、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第5天外周血(28.62±14.62)、健康人外周血(187.59±29.84)和脐血(279.07±33.19),乳腺癌患者化疗抑制自体来源的CIK细胞增殖,乳腺癌患者化疗前1天、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第3天和第5天的样本与健康人样本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第3天和第5天的样本与乳腺癌患者化疗前1天样本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在CIK细胞形态上并没有明显不同。2、五种来源的CIK细胞毒性随培养天数的变化趋势相似,在培养第7天检测到CIK细胞毒活性最强,培养第14、21天其细胞毒活性有所降低,但要高于新鲜分离的PBMC的细胞毒活性,CIK细胞培养到第7、14、21天的细胞毒活性显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第3天和第5天的样本较弱。3、五种来源的CIK细胞在培养的21天内,它们CD3+、CD3+CD4+、CD3+CD8+和CD3+CD56+的表型随培养时间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培养至21天时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第3天和第5天样本与健康人样本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4、五种来源血浆中IL-2、IFN-γ和TNF-α的水平比较,乳腺癌患者化疗前1天、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第3天和第5天收集的血浆中IL-2、TFN-α和TNF-α的水平均低于健康人和脐血的样本,乳腺癌患者化疗前1天、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第3天和第5天样本与健康人样本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5、五种来源CIK细胞在培养的第7、14和21天分泌TNF-α的水平比较,乳腺癌患者化疗前1天、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第3天和第5天外周血来源的CIK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的水平均低于健康人和脐血的样本,乳腺癌患者化疗前1天、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第3天和第5天样本与健康人样本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1、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分泌IL-2、TFN-γ和TNF-α的功能以及自体来源的CIK细胞的增殖、细胞毒活性和分泌TNF-α的功能受到严重抑制。2、五种来源的CIK细胞其增殖、细胞毒活性、细胞表型和分泌的TNF-α随培养天数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3、乳腺癌患者化疗并不会影响自体来源的CIK细胞CD3+、CD3+CD4+、CD3+CD8+和CD3+CD56+的表型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