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以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主,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其地位已经确立并得到了一定的认同,并已形成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体系的尚不完善及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重新审视我国的教育职能,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这样,职业学校就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本文通过追溯教育管理思想的历史沿革,提出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管理理念,提倡通过管理人性化、运作市场化、办学多样化、教学双元化和管理网络化来实现21世纪新经济社会管理的革新。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特征中,研究发现,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较慢,“十五”规划的任务难以完成;其次,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最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差异显著。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来满足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要把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掘出来。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改革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并通过管理创新来应对变化,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以人为本,突出学校管理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服务的思想,尊重广大师生,发现他们的优长,激励他们不断自我发展,从而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众所周知,师资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优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因地、因校而宜,从而实现低年龄、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高效能,即“一低四高”的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研究发现,优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要从基础方面的工作做起。强调注重教师的个体素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入手,全面优化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注重优化教师队伍的潜结构。处理好教师的选拔、任用要坚持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教师的培养工作要坚持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教师队伍的稳定要坚持素质教育与提高物质待遇相结合。采取有效的措施,树立正确的政策导向,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以观念的转变为先导,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管理模式;树立依法治教、竞争、开放、教师队伍构成多元化和教师是办学主体的观念;加大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制度建设;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教师的待遇。 研究表明,在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的进程中,教育评价是教育质量得以全面控制的一种基本手段。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评价是学校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根本要求。根据评价标准及内涵,可以衡量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原则、形式、途径、方法,办学质量和特色等方面的认识是否准确。通过衡量和评判,调整自己的部署和安排,便于科学决策,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本文通过建立多级递阶结构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还有以下尚未解决的问题:第一,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支持度如何;第二,改革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第三,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第四,人才流动的无序现象给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冲击;第五,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的形势。如果这些问题能够迎刃而解,必将为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如是,我们将无愧于时代的呼唤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