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硫代咪唑啉-4-酮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应用广泛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在化学合成、农学研究与生命医药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2-硫代咪唑啉-4-酮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有机合成中的金属配体、手性辅基或者动力学拆分试剂,在农业生产中用作除草剂,在生命科学中用于蛋白质测序分析等。近年来,2-硫代咪唑啉-4-酮类化合物还被广泛应用在于医药领域,作为某些药物的中间体或者先导化合物。据现有文献报道,已知的2-硫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硫代咪唑啉-4-酮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应用广泛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在化学合成、农学研究与生命医药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2-硫代咪唑啉-4-酮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有机合成中的金属配体、手性辅基或者动力学拆分试剂,在农业生产中用作除草剂,在生命科学中用于蛋白质测序分析等。近年来,2-硫代咪唑啉-4-酮类化合物还被广泛应用在于医药领域,作为某些药物的中间体或者先导化合物。据现有文献报道,已知的2-硫代咪唑啉-4-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大概可分为聚乙二醇法、硫氰酸铵法、氧化铝介导法、三乙胺介导法、氯乙酸乙酯法以及功能化离子液体法,然而文献所报道的2-硫代咪唑啉-4-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均涉及反应条件苛刻、后处理麻烦及收率低等主要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在现有文献方法基础上,使用三种α-氨基酰胺盐酸盐和七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不同组合,在0℃下反应,以约90%的产率得到了17种未见报道的2-(3-芳基硫脲基)酰胺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该方法不仅产率较高,而且反应时间短,重复性好。(2)以17种新的2-(3-芳基硫脲基)酰胺类化合物和3种已知的2-(3-芳基硫脲基)酰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在N,N’-二甲基乙二胺和三氟甲磺酸的共同作用及25oC下经过亲核环化反应,以75-95%的产率得到20种2-硫代咪唑啉-4-酮。该反应具有操作简易、反应时间较短、产率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能的反应机理为亲核环化,即硫脲脲基中的氮原子进攻酰胺中羰基碳原子,经过成环脱氨生成2-硫代咪唑啉-4-酮类化合物。然而当原料为2-(3-(4-氰基苯基)硫脲基)丙酰胺时,没有生成预期的2-硫代咪唑啉-4-酮化合物。
其他文献
吡唑啉酮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杂环,它广泛地存在于天然产物、医药和螯合物中。近年来,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已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药效基团。因此,螺环的构建引起了合成化学家的浓厚兴趣。在过去的几年中,关于吡唑啉酮螺环的构建策略已经有了较多的报道,主要为吡唑啉酮螺全碳环和吡唑啉酮螺含氧杂环的合成。然而,在吡唑啉酮的C-4位连接氮原子的螺环结构还少有报道,在已报道的合成策略中通常底物适用性窄,对映选择性低。
金属杂稠芳香化合物作为一类新颖的芳香体系,兼具着独特的光学性能与电学性能,在生物医学、光电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多年来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金属杂稠芳香化合物可以分为金属苯类配合物与金属杂戊搭烯类配合物两大类,实验与理论研究表明,二者均具有良好的芳香性。金属吡喃鎓稠芳香化合物是金属苯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其的研究相对较少。自1997年首例金属吡喃鎓——铱杂吡喃鎓被成功构筑,再无其它金属吡
金属微柱阵列具有比表面积大、电化学特性优良、强度大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制作方法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密切关注。UV-LIGA技术作为金属微柱阵列的主要制作方法之一,目前在制作工艺上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微盲孔电铸过程中由于析氢副反应导致“失铸”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微盲孔中电铸镍的“失铸”问题进行分析及研究,提出一种兆声辅助电铸的方法来解决“失铸”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定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是一种优良的能源载体,其开发与利用是氢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关键。等离子体重整制氢技术作为一种启停迅速、可处理燃料种类多、无需催化剂的新兴技术,可以克服传统催化重整制氢工艺操作温度高、启停慢、工艺流程复杂、催化剂易失活等缺陷,在车载制氢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用于滑动弧等离子体部分氧化重整甲烷制氢的等离子体电源多为直流电源、工频交流电源和低频交流
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rustrated Lewis pairs,简写为FLPs)化学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在过去的十多年间,FLPs的发现为主族元素化学在催化氢化,小分子活化和有机合成领域提供了全新的反应设计思路。在本论文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别于经典FLPs的新型反应模式,这为传统的有机化学教科书补充了新鲜的血液。本论文主要是通过两类FLPs活化一系列化学键(单
近十年来,以水为氧源,电催化有机物氧化制备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报道集中在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上,而电催化有机物氧化的反应机理,催化活性位点以及氧原子的转移机制尚不明确。其次,在电催化氧化反应中,质子作为副产物生成,将其与反应速率匹配的有机物还原反应耦合,构建氧化还原耦合全反应体系,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催化效率和原子经济性,开发一种可持续的化学品合成途径。本论文
立管作为连接海洋平台与海底管道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油气开采的核心装备。随着油气资源开发不断向高纬度地区进行,冰荷载逐渐成为控制荷载,海洋立管的抗冰性能在油气开采装备的抗冰设计中至关重要。海冰荷载对结构的作用力受冰速效应影响较大,因此冰荷载模型的确定、稳态振动发生的条件是海洋立管抗冰性能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手段对立管这类直立柔性结构的冰荷载进行研究,为海洋立管的抗冰设计及安全评
高纯度的石英玻璃具有透光性好、耐高温、耐酸性、热膨胀系数小,化学性能稳定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在精密光学及其他高科技领域。由于加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工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各领域对石英玻璃元器件的加工有着严格的要求。化学机械抛光(CMP)在超精密加工中通常作为最后一道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化学和机械的协同作用来去除表面材料,可获得极高的表面质量。但当加工精度达到纳米级尺度时,许多传统的加工理论已经不完
现如今,大量电子设备的使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带来的电磁污染问题也亟待解决,吸收电磁波就是解决电磁干扰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对军事武器的生存和隐身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吸波材料存在的损耗机制单一、密度大以及衰减能力较弱等缺陷限制了其发展,有效的解决途径是材料微观结构的合理设计与制备具有多种损耗机制材料的复合吸波材料,以满足“低密度、宽频、强吸收、电磁匹配”的目标。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方法。通过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和等离子体聚合工艺,可改变聚合物材料表面的纳米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使表面获得超疏水、自清洁、抗粘附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生物医疗等领域。基于超疏水表面的超疏水特性,研究发现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时会发生界面电荷分离,但对于具有不同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液滴撞击电荷化现象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着重对织构化超疏水表面的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