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较长期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痛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献上可靠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本院ICU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任一排除标准的83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瑞芬太尼组40例,芬太尼组43例。所有研究对象,在确定入组后,立即镇痛镇静治疗即药物干预,积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内环境、电解质稳定;机械通气24小时后评估病情:若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好转或祛除后,对患者开始进行撤机的筛查试验;符合撤机筛查试验的患者镇静剂逐渐减量至停止;行自主呼吸试验;如患者能够耐受自主呼吸,准备拔除气管插管,镇痛剂减量至停止;拔出气管插管。若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没有好转或祛除、脱机失败则继续治疗,再按上述流程进行;若仍失败且机械通气时间大于14天,观察指标按14天计算。药物干预方式:瑞芬太尼组应用瑞芬太尼以0.025μg/kg/min维持静脉泵入,芬太尼组应用枸橼酸芬太尼0.025μg/kg/min维持剂量静脉泵入,两组皆联合丙泊酚0.5mg/kg/h维持静脉泵入镇静,按CPOT、RASS评分调整干预剂量。主要观察指标:达标时间百分比。次要观察指标:达标时每小时镇痛药均值、镇静药均值;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的观察指标结果使用SPSS 22.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1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在性别、年龄、BMI、MAP、HR、病因构成、疾病严重程度构成方面的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在达标时间百分比方面的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在达标后每小时镇痛、镇静用量均值比较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在机械通气时间与脱机拔管时间比较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在ICU住院时间和费用的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小剂量瑞芬太尼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皆能使机械通气患者达到满意镇痛镇静状态。2与芬太尼相比,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小剂量瑞芬太尼能减少镇痛药与镇静药剂量,缩短机械通气和脱机拔管时间。图2幅;表6个;参1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