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想单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系统中的动量几率分布函数的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o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在1925年预言:在适当的条件下,全同的Boson型粒子会在同一最低动量态上宏观聚集的现象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简称BEC)。BEC作为一种宏观量子态的真正实现是以1995年7月美国Wieman小组关于87Rb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报告为发端的,这是自上一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近七十年中实验物理学最重要之一。现在的激光冷却和俘陷技术已远不止纯光学手段一种,早已发展到磁光联合操作阶段了,这为便捷的实现BEC提供了可能。BEC作为一种全新的物质形态,远不同于已有所了解地其它四种物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等。其物质性态的研究在理论方面有两个方向:静态层面和动态层面----BEC的动力学行为。本论文选择在静态层面----关于凝聚体中粒子的动量几率分布展开研究。在本文中,首先简要地回顾了非相对论标量单原子BEC的基本理论背景和实验技术的进展,而后阐述了由玻戈留玻夫院士所发展的非相对论标量理想单原子的BEC凝聚体系统中粒子动量分布的相关理论。最后本论文讨论了非相对论标量弱相互作用单原子系统中BEC凝聚体粒子动量几率分布行为。在本论文的工作中,基于粒子数N守恒,考虑热力学极限下的行为。从理论上给出了弱相互作用的单原子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系统的粒子与光场相互作用下的动量几率分布函数,拓展了BEC静态性质粒子数密度的视野,能使我们对玻色爱因斯坦凝体中的粒子按动量大小分布的机会多少有一个清晰地定量认识。另一方面,本论文在技术上修正了一维量子线性变换,使之能够在三维情况下对陷俘在球谐振势中的原子与激光场作用的系统做出自洽的处理,从而自然地实现向理想化系统等效转化。文章的最后给出了本文的讨论和展望,并提出了进一步可能的努力方向。
其他文献
鲎素(tachyplesin)为鲎血液中抗菌肽的总称,具有广谱的杀菌、抑病毒和抗肿瘤作用,因此,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天然鲎的数量有限,人工养殖难度大,利用从鲎血细胞中提取的鲎素天然制品远不能满足需求,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发可生产鲎素的工程菌株,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研究利用经典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改造过的中国鲎抗菌肽polyphemusinⅡ的编码序列引入大
黄耆属(Astragalus L.)和棘豆属(Oxytropis DC. )属隶属于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山羊豆族(Trib.Galegeae)植物。除大洋洲外,其它各洲均有本类群植物的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绝大多数种类在中亚、西亚和北美西部。本论文对阿勒泰地区进行了种类分布的调查研究;在光学显微镜下,对黄耆属28种和棘豆属14种共4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简称BEC)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BEC就是宏观数量的全同玻色粒子在温度足够低的时候将会产生相变形成一种新的物态,所有粒子会突然聚集在尽可能低的能态,这种新的物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宏观量子态。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BEC理论的产生历史,同时对实现BEC的实验手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接着我们介绍了对BEC凝聚体计算的常用的近似理论。通过这些理论作基础,我们选用微扰法作为本文的计算方法
本文内容涉及作者在硕士生阶段的研究工作,包括对短时标暂现射电现象观测研究进展的探讨和对脉冲星PSR B1259-63极冠几何结构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是在确定脉冲星磁倾角α以及视线方向与磁轴之间的夹角β的计算上,这两个参量是表征脉冲星辐射锥特性的重要物理量,不能由观测直接给出,只能由极冠模型的几何研究和统计分析来获得。这两个参量值的确定对脉冲星的磁层结构和辐射机制的确立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第二章介绍了
富勒烯的研究是多年以来的热点问题,C60作为富勒烯的典型代表,更是备受关注。实验上富勒烯C60的发现及大量合成的成功,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C60)N团簇、晶体及其衍生物研究的广泛关注。然而C60分子团簇为其晶体生长的过渡形式,因此对C60分子团簇几何结构的研究也引起了普遍关注。本文就从微观团簇角度出发,利用计算机模拟计算的优越性,总结前人经验,弥补其不足,研究了C60分子团簇的结构演化行为。本文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简称BEC)是一类涉及物理学的很多领域的普遍物理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将弱相互作用的碱金属原子约束在磁光阱中,通过激光冷却和蒸发冷却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BEC凝聚体中,原子聚集在单粒子基态,其相位完全相同,因此BEC凝聚体可以看作是宏观的量子相干气体。从此,人们掀起了对BEC研究的热潮,迄今为止,世界各国上已有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研究了连续型基因调控网络的扰动水平,二是研究了间歇控制下具混合时滞的基因控制网络的指数稳定性,三是研究了具变时滞的随机脉冲离散基因振子网络的全局同步性.具体概述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首先介绍了基因网络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其次介绍了基因网络的研究现状,最后给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组织结构和一些记号.第二部分通过构造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利用线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利用了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CARS)探测技术来研究了K2的11∑u+(V =46-61)与H2间的电子——振转动能级的碰撞转移;然后再利用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谱(CARS)分析了H2与Li2(A1∑u+)碰撞的振转态布居分布。(1)首先利用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CARS)探测技术,研究了K2的11∑u+(V=46-61)与H2间的电子——振转动能级的碰撞转移,扫描CARS谱确认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包括脉冲星单脉冲搜寻技术和对脉冲星PSR J0034-0721单个脉冲的观测研究。本文第二章叙述了关于脉冲星观测方法的研究。选择一个适当的脉冲星观测技术对观测新的脉冲星或观测已知的脉冲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章里主要讲述了对脉冲星进行观测和对观测系统进行调节时必须考虑的某些重要因素。首先解释了在观测中影响射电脉冲强度,形状和宽度的各种参量;然后提出了单脉冲
本文从小微企业的人员招聘工作的现状出发,运用国内外招聘的相关理论来对小微企业人员招聘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了企业在招聘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小微企业在招聘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给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小微企业在招聘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建议,提高小微企业招聘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