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e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对流层O3浓度日益提高,将影响植物生长和生理生化过程,也将影响地下生态系统。本文利用OTC开顶式气室,模拟大气中O3浓度的升高,观察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麦田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近地面O3浓度增加对植物地下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本研究结果如下: 1.O3浓度的增加对小麦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O3浓度的增加麦田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减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对O3浓度增加的响应大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低O3浓度(100 n1·L-1)下,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减少了3.38%、6.15%、7.14%、9.72%、19.52%,高O3浓度(150 n1·L-1)下,小麦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减少效应增强;高O3浓度时,根际真菌数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分别比对照显著减少70.05%、65.96%、46.02%、77.89%、29.48%,低O3浓度时,非根际真菌在成熟期减少才显著:土壤放线菌数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减少均不显著;整个生长期,根际、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抽穗期和孕穗期达最大值。根际、非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随生育期呈下降的趋势.说明不同种类微生物对O3的响应程度不同,对O3的响应时间也不同。 2.O3浓度的增加对小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整个生育期,高低O3浓度处理小麦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抽穗期活性最低。O3浓度的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成熟期影响效应增强。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低O3浓度下,变化不大,高O3浓度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抽穗期活性最低,成熟期达最大,增加了21%.O3浓度为150 nl·L-1是引起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的临界浓度。当O3浓度为150 nl·L-1时,土壤转化酶的活性才有显著变化,与土壤多酚氧化酶类似的是O3浓度为150 nl·L-1是引起其活性变化的临界浓度。整个生长期,土壤转化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在抽穗期土壤转化酶活性最高。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在低O3浓度时,每个生育期都增加显著,在抽穗期达最大,非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则降低.高O3浓度时,土壤脲酶活性则在生长后期降低.可见土壤中不同种类的酶对O3增加的响应不同,表现在不同酶对O3浓度的敏感性不同;对O3的响应时间不同;对O3响应的程度不同. 3.小麦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以及土壤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O3浓度的升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与土壤酶、土壤微生物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土壤全氮和速效磷与土壤酶、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受O3浓度升高影响效果显著。真菌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由相关不显著到相关显著及极显著。
其他文献
燃煤产生的SO2和NOx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SO2控制技术有很多种,其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是湿法石灰/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液柱塔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吸收塔,具有
张炜的中篇小说创作主要在文体创新、语言去蔽和生命美学三方面进行艺术建构和自我超越,《蘑菇七种》《瀛洲思絮录》做了极具难度的文体创新和艺术探索;《你好!本林同志》无
本文以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和好氧颗粒污泥序批式反应器(GSBR)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盐度和重金属对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进水盐度从0.5%逐渐增加到6%的过程中,SBR在运行稳定阶段COD平均去除率由98%降低至33%,NH4+-N平均去除率由97%降低至30%。随盐度增加活性污泥SOUR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进水盐度由0.5%逐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由此衍生出来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生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并制约着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
传播观念是夯筑于哲学思想之上的中观概念.宋明理学在清代迎来最后一个高峰之后迅速走向衰落,与之相应,传播观念也在哲学发展逻辑以及各种外缘力量作用之下发生丕变.具体来说
为了早日实现核聚变能的安全应用,国内外研究团队已经对核聚变反应堆的设计和制造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普遍认为,在未来聚变示范电站及商用电站中,液态金属由于良好的物理化
目前存在资源型中小城市城市化进程过快,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并且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同时可持续发展评价
齐泽克承袭拉康的理论思路,重提“缝合”,其理论内涵可概括为:首先,针对标准缝合理论的有机整体性,他强调缝合在本体论意义上存在着“终极分裂”;其次,针对标准缝合理论的封
明代专制皇权空前加强.朱元璋废丞相、权归六部,永乐间设置内阁,皇权之下,以吏部为首的六部与内阁在朝堂上互争雄长.吏部侍郎的政治角色亦随之不断变化.明初,皇帝大权独揽,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