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酸菌胞外多糖(LAB EPS)是指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常渗于培养基中的一类天然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以及化工等领域。本论文以一株产胞外多糖的L.Plantarum NM8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EPSs进行了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结构解析以及将纯化后的胞外多糖添加到发酵乳中,并对其表观黏度进行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L.Plantarum NM18的粗多糖(CEPS)含量可达354.90 mg/L,对粗多糖进行去色素处理后为白色絮状固体。运用DEAE-Cellulose 52和Sepharose CL-6B层析柱纯化后共得到 EPS-1A、EPS-1B、EPS-2、EPS-3、EPS-4 和 EPS-5 等六个组分。2.通过核磁共振解析其一级机构得知,EPS-1B组分中存在一个α构型和一个β构型;EPS-2组分含五个糖残基;EPS-3组分含四个糖残基;EPS-5组分含5个糖残基,其余组分EPS-1A和EPS-4提取纯度不高,无明显峰,无法解析。解析其二级结构得知,EPS-1B组分有6个H-H键、1个C-H键;EPS-2组分有9个H-H键、2个C-H键;EPS-3组分有4个H-H键、2个C-H键;EPS-4组分有8个H-H键、3个C-H键;EPS-5组分有5个H-H键、4个C-H键,并且C原子和H原子之间均通过2-4个碳氢化学键相连。3.测定各组分的蟹合Fe2+测能力和NO2-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当浓度为40mg/ml时 CEPS、EPS-1、EPS-2、EPS-3、EPS-4 和 EPS-5 的 Fe2+蟹合率分别为 53.42%、35.78%、32.98%、56.78%、24.6%和43.74%;NO2-清除率分别为9.56%、8.34%、7.46%、9.85%、6.45%和8.89%;CEPS以及各纯化组分的吸光度分别为0.167、0.154、0.142、0.176、0.134和0.158,吸光度值越大代表还原能力越强;其中EPS-3组分抗氧化活性最强。4.以添加植物乳杆菌Z23(低产EPS)作为对照组,以分别添加20.0 mg/L的EPS和菌株NM18作为实验组,测定其流变学特性。结果得知,对照组发酵乳的表观黏度为0.113 Pa·s;添加菌株NM18发酵乳的表观黏度为0.43 Pa·s;而分别添加EPS-1、EPS-2、EPS-3、EPS-4 和 EPS-5 的发酵乳表观黏度分别为 0.5434 Pa·s、0.4265 Pa-s、0.383 Pa·s、0.3475 Pa·s和0.3208 Pa·s;添加胞外多糖和菌株NM18的发酵乳表观黏度均比对照组高;通过温度对添加胞外多糖发酵乳的稳定性影响可知,在5℃下分别添加5种组分的发酵乳稳定性都很好;在15℃下分别添加EPS-1、EPS-2、EPS-4、EPS-5组分的发酵乳稳定性较好;在30℃下,分别添加EPS-1、EPS-3、EPS-4、EPS-5组分的发酵乳稳定性较好。所以发酵乳的贮藏温度以5℃为最好。综上所述,菌株NM18所产的EPS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增强发酵乳黏稠度的特性,该论文内容为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