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是针对《生活在中国人中间》(麦利和著,1861)第十三章及《中国北方游记》(韦廉臣著,1870)第十七章的汉译而写。《生活在中国人中间》叙述了中国的地理、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政府机构、律法等,细致详实地记载了福州地区的风土人情。《中国北方游记》叙述了作者在山东、直隶、陕西、山西等中国华北地区的旅行,记载了中国人的性格、风俗习惯、地理风貌等。两本书是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西方观察者的思想感情,从他者视角描述了晚清中国的风貌。笔者所翻译的《生活在中国人中间》第十三章主要叙述了传教士在福州开办学堂的经过,语言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涵盖大量西方宗教文化,宗教术语繁多。《中国北方游记》第十七章叙述了传教士在山西地区的游记,内容涵盖中国民俗文化的各方各面,语言平实,以叙述为主。根据原文本的语言特点,笔者采用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本篇实践报告的指导原则,尽量使译文达到“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项目简介,包括文本来源、文本介绍、文体特征:第二部分介绍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第三部分是译前准备,包括翻译文本的研读、平行文本的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的检索和阅读以及团队合作;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分别从词汇、句子、篇章、文化层面介绍了翻译难点以及采用的翻译方法;第五部分笔者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经验,并指出了自己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宏观指导下,采取了直译、直译加注释、意译、音译等多种翻译方法,翻译时不仅考虑语言的因素,也考虑文化的因素,尽可能使译文和原文贴切、自然、对等,发挥译入语优势。总之,希望本翻译报告能够为今后此类外文旧籍的翻译与研究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