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防治校园欺凌策略研究 ——以合肥S中学为例

来源 :合肥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_sum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屡遭媒体刊登报道的校园欺凌现象,借由网络传播方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各界人士在其震惊之余痛心不已;我们国家还非常高度地重视这个严重威胁着祖国的下一辈人身心健康的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相较于语文数学等传统主教材,更加高度地重视在教育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一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发展需要的正确道德价值观与规范道德意识,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门关键性课程,在培养未成年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增强其法制意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有效地防治我国的校园欺凌上尤其具有独特的专业技术优势和学科优势。本文以合肥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校园欺凌的防治策略为课题展开了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文所指的校园欺凌的概念为:在校就读的学生,借助各种手段伤害对方并以对方痛苦为乐的习得性行为;具有非重复性、故意性、双方力量不均性等特点;其次,以发现难易程度、实施媒介、攻击层面、情感原因为标准将校园欺凌划分为不同类型;接着提出导致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有三,分别为学生以错误的方式追求优越感、对他人的轻蔑和傲慢以及惩戒力度的不足。最后,从课程优势和教材优势两方面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防治校园欺凌的可能性。第二部分笔者借助实习机会,调查分析了安徽省合肥市S中学《道德与法治》课防治校园欺凌的现状,发现即使是位于合肥这样省会城市的示范初中,也有不少欺凌事件在校园里悄然发生,更有部分学生并未意识到自己已遭受校园欺凌。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多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校园欺凌防治教育,并采取课堂提问、作业考查等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多数初中学生认可道法课在防治校园欺凌上有一定帮助,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在实操层面上自己对如何应对校园欺凌仍存在困惑。第三部分结合合肥市S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校园欺凌防治教育现阶段的教学实际和薄弱之处,提出四条建议:一、提高学生认知,共享和谐集体生活;二、坚定学生道德信念,增强对校园欺凌的应对能力;三、树立法治信仰,约束自身不良行为;四、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及时干预。
其他文献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LSCD)是由于角膜缘干细胞(Limbal stem cells,LSCs)功能障碍或数量不足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角膜上皮被结膜上皮细胞所取代,表现为角膜混浊且出现大量新生血管,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药物治疗或常规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有研究报道采用含LSCs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片自体移植(Autologous cultivated
盖塔病毒(GETV,Getah virus)为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 virus)的虫媒病毒之一,能以蚊为中间宿主,传染脊椎动物,并引起某些动物的自限性疾病。GETV主要侵害猪和马,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或弱仔;马感染GETV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后肢肿大及淋巴结增大等症状。近年来,我国已在多个地区的蚊虫和猪体内分离到GETV,且某些省份的猪场中GETV
沙门菌(Salmonella)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之一,严重着危害畜禽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沙门菌血清型高达2600多种。目前,我国沙门菌的检测标准仍是微生物培养法,但其操作复杂,需要至少3天的选择性富集培养。因此,通过沙门菌特异性靶标建立诸如免疫磁珠等快速富集技术对提高沙门菌检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沙门菌外膜蛋白是一类能刺激机体产生较强体液免疫应答和较高抗体水平的抗原,并作
暗物质粒子是否存在是现代物理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天文观测表明,在整个宇宙构成中暗物质的占比约为26.8%。这些观测实验有Coma星系团质量、星系旋转曲线、用引力透镜对Bullet星系团观测以及宇宙微波背景的功率谱等。不同的实验致力于在从sub-eV到TeV的质量范围内探测搜寻暗物质。在康普顿散射过程中,当电子与光子碰撞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暗物质粒子,包括标量、赝标量或矢量粒子,我们把这种散射叫做类康
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各种动物和人类疾病的总称,它不仅给畜禽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而且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禽沙门氏菌病包括禽伤寒、鸡白痢和禽副伤寒等。禽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家禽,很少引起全身性疾病,但此类沙门氏菌常会引起人类的食源性疾病。鸡白痢沙门氏菌和禽伤寒沙门氏菌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病原菌,该类病原菌可通过水平及垂直传播,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鸡,对青年鸡和成年鸡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镉(Cd)是一种有毒性的重金属,也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污染物。有研究发现,环境中的镉暴露水平与骨量的改变有密切联系。之前研究认为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参与的骨形成和骨吸收平衡决定了骨量高低,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细胞因具有强大的生理调控能力在骨的合成代谢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其活性或数量的变化均会引起骨重建失衡,引发骨质疏松类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在骨组织动态平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可以作为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现代化社会最常见的脊柱疾病,也是引起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tomy,PTED)由于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费用低等原因,成为治疗LDH的主要手段。椎间孔镜手术操作视野小,为避免神经损伤,术者需要密切监测神经
犬冠状病毒(Canine CoronavirusCCoV)是一种有囊膜的、单链正股RNA病毒。CCoV感染可导致幼犬胃肠炎的典型临床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和呕吐等,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CCoV基因组全长约30 kb,3’端编码4种结构蛋白,分别为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蛋白(M)和核衣壳蛋白(N)。M蛋白是一种膜结构糖蛋白,在包膜蛋白中含量最高,是病毒组装和形成的关键成分,含有B细胞识别
目的 目前关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神经功能预后以及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尚未定论。本研究通过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探讨其与行rt-PA溶栓的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以及出血转化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306例在我院神经内科行rt-PA溶栓的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脑血管病
鹅细小病毒病,俗称“小鹅瘟”,是危害雏鹅的一种主要疫病,流行于世界上主要的养鹅国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病原为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目前归为细小病毒科依赖病毒属。目前,对GPV致病的分子机理的认识还很不清楚,这与GPV不能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上良好增殖不无关系。GPV强毒株在鹅胚上能够很好的复制并能致死鹅胚,但却不能在鹅胚成纤维细胞中良好增殖,这也限制了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