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少年情绪面孔识别特征及相关纤维束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714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分析儿童少年期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与正常对照组(typically developed, TD)情绪面孔识别特征和边缘系统纤维束-扣带束的完整性,并深入探究高功能ASD儿童少年情绪面孔识别特征与扣带束特征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对6~16岁高功能儿童少年ASD组34例与年龄性别及智商匹配的TD组39例分,别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扫描,在交互式的纤维示踪技术基础上比较分析两组被试的双侧扣带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及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值;运用Presentation 0.71对被试进行面部表情识别的行为学测试,比较分析两组被试对于5种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的差异;进一步探讨高功能ASD儿童少年脑白质扣带束的特征值与临床症状及情绪面孔识别正确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功能ASD和TD组儿童青少年总的情绪面孔识别正确率分别为55%和73%;与正常儿童少年相比,高功能ASD患者情绪面孔识别的总正确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t=-4.53,P=0.00);在高兴、恐惧、愤怒、悲伤、中性五种情绪识别中,ASD患者悲伤、愤怒和中性情绪识别的正确率与TD组相比正确率显著降低(均为P=-0.00),分别为悲伤[ASD组(0.50±0.24)<TD组(0.7±0.19)],愤怒[ASD组(0.4±0.24)<TD组(0.6±0.21)]、中性[ASD组(0.644±0.37)<TD组(0.89±0.21)];对比分析高功能ASD组(左侧FA=0.36±0.02,右侧FA=0.36±0.03)及TD组(左侧FA=0.36±0.03,右侧FA=0.34±0.03)双侧白质扣带束的FA值,结果发现高功能ASD组右侧白质扣带束的FA值与TD组相比显著增高(t=2.74,P=0.008);相关分析表明:高功能ASD组悲伤、中性及总情绪识别正确率与年龄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高功能ASD组双侧扣带束的FA值与年龄存在显著正相关(左侧r=0.42,P=0.02;右侧t=0.38,P=0.03),但与其情绪识别正确率、ADI-R (autism diagnoses interview-revised, ADI-R)各项评分以及智商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高功能ASD儿童青少年情绪面孔识别功能受损,尤是对其悲伤、愤怒和中性情绪的识别,同时ASD儿童青少年患者扣带束的微结构存在异常,年龄是影响ASD患者情绪面孔识别功能及扣带束完整性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吸毒者对毒品内隐态度、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特点,初步探讨吸毒者对毒品内隐态度与外显、内隐自尊的关系。在整体上认识毒品对吸毒者的影响,特别是吸毒行为对吸毒者
苏教版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在全国范围使用比较广泛,它们之间既存在着共通之处,也存在着选编取舍的若干差异。对这两套教科书(必修)在诗歌选编这个领域进行比较,可以把这
本研究以南京地区8所高校的54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心理弹性的起源、概念、结构、测量工具、理论模型以及研究范式进行述评的基础上,修订了国外的心理弹性量表,通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