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南京地区8所高校的54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心理弹性的起源、概念、结构、测量工具、理论模型以及研究范式进行述评的基础上,修订了国外的心理弹性量表,通过因素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结构;并以此为工具初步测查了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基本状况;另外又借助游戏性量表,重点探索了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游戏性的关系。本研究所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心理弹性由六个因素构成,分别是自我效能、对未来的态度、个人生活结构、社会交往能力、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研究证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心理弹性处于良好水平,外在保护性因子贡献率大于内在保护性因子;聚类分析得到大学生心理弹性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强型、中间型、弱型;三种类型在心理弹性总分及其各个维度上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p<0.001)。
(3)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性别、生源地、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
(4)大学生游戏性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游戏性高、中、低三组大学生在心理弹性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即游戏性越高,心理弹性水平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