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2015年年底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从国家层面确立普惠金融的实施战略。该规划对于今后五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规划中明确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而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当前,我国普惠金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建立成为真正的普惠金融体系。近几年来,国家在政策方面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金融改革的成果,但同时“三农”、及其它弱势群体阶层的金融服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优化。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由于普惠金融理念提出时间较短,国内外对普惠金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定义,因此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进行了核心概念的界定,并结合相关经济理论,分析了其特殊性,使普惠金融的概念有一个更加直观、全面的展示。文章的第三部分对我国普惠金融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需求现状、供给现状、基础设施现状、生态环境现状等五个方面,以期正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成果及提出相关建议。第四部分梳理了德国、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社区银行,孟加拉国、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案例,简单回顾了其发展历程,总结了其运作模式和特点,并结合我国特殊国情,探讨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途径。第五部分根据我国特殊情况、法律法规及国内外经验确定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最后一部分在上述的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普惠金融路径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项建议,作为路径选择问题的补充。并且创新性的提出了处理好普惠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强力保护消费者合法群益,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等建议及相关措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努力探寻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