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巢湖为例,研究有机氯农药在湖泊水体中的污染特征,分析湖泊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来源与归宿,对我们认识有机氯农药在湖泊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具有研究价值,从而也可以为湖泊有机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方法分析研究了巢湖湖区和巢湖支流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残留情况。论文调查分析了巢湖表层水和巢湖不同深度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以及巢湖支流,包括南淝河、上派河、丰乐河、杭埠河、柘皋河和白石山河等6个河流水系的地表水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首先,对巢湖表层水体中的19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分布及组成特征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所测的13个采样点中共检出包括HCHs、DDTs、β-硫丹、艾氏剂、六氯苯和七氯在内的共16种有机氯农药,其总含量范围为0.54~64.01ng/L。其中以HCHs和DDTs为主,其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56 ng/L和16.57 ng/L,约占其总量的84.75%。其中HCHs的含量以β-HCH为主,具体含量顺序为β-HCH>α-HCH>γ-HCH>δ-HCH,这是由于β-HCH的对称性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较其他异构体稳定,是环境中最稳定和最难降解的HCHs异构体,其他异构体在环境中会转型为β-HCH以达到最稳定状态;DDTs的含量以DDE和DDD为主,且DDE的含量在50%以上,说明环境中的DDTs主要降解为DDE。对污染来源进行分析发现,检测到的HCHs残留的α/γ值在在0.46-3.31之间,多数样点接近于1,DDTs残留的(DDD+DDE)/DDTs的比值大部分都大于0.5,且DDE/DDD的比值大于1,说明除了主要是源于历史上农田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外,近期可能有新的农药污染源进入水环境。其次,本文研究了巢湖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含量分布与组成特征。通过表层水与底层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对比,可以发现,大部分采样点的底层水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要高于表层水,说明底层水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来源于沉积物释放。从组成来看,表层水和底层水中各有机氯农药的组成基本一致。第三,对巢湖支流水体中的19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分布及组成特征进行分析。具体支流包括南淝河、上派河、丰乐河、杭埠河、柘皋河和白石山河等六条主要入湖河流。检测结果表明,共检出包括HCHs、DDTs、β-硫丹在内的共8种有机氯农药,其总含量范围为1.22~77.10ng/L。其中以HCHs和DDTs为主。HCHs的含量以β-HCH为主,其平均浓度为12.57 ng/L;DDTs的含量以DDE和DDD为主,其中4,4’-DDE的检出浓度最大,为12.51ng/L。对污染来源进行分析,与巢湖表层水体分析一致,主要是源于历史上农田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外以及近期可能有新的农药污染源的进入。第四,将本次研究的结果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的水体进行比较发现,巢湖流域的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总体居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且均未超过GB-3838-2002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通过环境质量评价以及环境风险评价表明,巢湖流域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不大。并对巢湖流域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的迁移和转化进行了初步的模型设计,以便于更好的掌握巢湖流域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收支特征和规律、更好的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为更好的制定管理和规划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与方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