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考作物腾发量(ET0)是衡量大气水分散失和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指标,由于ET0的变化仅取决于气候影响因素,因此明确ET0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可为评价区域干旱程度、水资源分配情况提供依据。辽东半岛处于地球环境变换速率最大的亚热带季风区,其生态环境对外界气候变化的响应极为敏感,临海区域的气候特点又与我国大部分内陆地区存在差异,因此研究辽东半岛的ET0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影响因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辽东半岛地区10个气象站56a(1960201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辽东半岛地区各气候影响因素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趋势;分析区域ET0的时空演变规律;运用贡献率法、偏相关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分析影响ET0的主要气候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明确了辽东半岛地区主要气候影响因素的时空演变规律。各气候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月份和季节差异,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的年内月份分布呈抛物线型,高峰值均出现在7月,季节分布规律均呈“夏高冬低”;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年内月份分布呈双峰曲线型,日照时数呈从春到冬依次递减的分布特点;风速呈冬季较高、春秋其次、夏季最低的季节分布特点;平均温度与全球温度年际变化趋势一致,呈显著上升趋势,升速为0.19·(10a)-1,多年平均值为9.61℃;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降水和气温日较差均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平均温度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气温日较差与之相反;相对湿度、降雨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相对湿度空间变异度最小,极值比仅为1.08;日照时数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风速呈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空间变异性最强,达到了2.62。(2)阐明了辽东半岛地区ET0的时空演变规律。辽东半岛ET0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降速为5.032·(10a)-1;其年内不同月份、季节ET0分布差异明显,作物生长季(59月)ET0占全年的比例较高,达到了63.56%;年平均ET0为793.8 mm,年均ET0变化趋势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空间分布上,整体呈西高东低的经向分布特征。ET0季节变化趋势分布中,春季具有明显的西北东南走向规律,其他季节无明显的走向规律。辽东半岛地区年均及季节ET0呈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震荡变化特征,均经历不同次数的高低循环过程,其中年ET0在18.6a尺度震荡最强,为第一主周期,四季ET0震荡主周期各有不同,但震荡中心均在21世纪初。由R/S分析可知,未来辽东半岛地区年及四季ET0仍呈减少趋势,区域整体年均ET0 Hurst指数为0.70,达到了较强的持续性减少趋势,四季ET0 Hurst指数均大于0.5,均分布在研究区南部,表明该区域未来ET0减少趋势性较强。(3)明晰了辽东半岛地区ET0变化的原因,构建了辽东半岛地区ET0气候影响因素的决策方法。根据通径分析中决策系数将ET0变化的气候影响因素进行排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风速>降水>平均温度。其中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决策系数为0.372和0.329。考虑到未来气候易出现单一气候要素的突变,如温度的激增等,因此使用偏相关分析和贡献率分析明确单一要素对ET0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温度和风速是与ET0相关性最强,同时也是贡献率最大的两个因子。通过对比分析,偏相关分析、贡献率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研究结果相互补充,偏相关分析和贡献率分析分别从定性定量的角度解释单一因素对ET0的影响,通经分析将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考虑在内,根据综合决策能力对ET0的气候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因此本研究建议将三种方法结合构建多角度剖析区域ET0气候影响因素的决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