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藻类—水生植物组合浮床净化富营养化水体试验研究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o1361315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50年代利用藻类进行净化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方法被提出后,对于利用藻类脱氮除磷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固定化藻类作为一种高效、方便回收的藻类利用方式,在对污水脱氮除磷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生态浮床技术因造价低廉、运行简单、具有较好的景观效益等,成为一种应用较广的生态处理技术,本课题将固定化藻类与人工生态浮床组合,探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本试验首先对小球藻、四尾栅藻、水绵藻种进行培养,分别取培养至对数期的各藻种利用海藻酸钠进行固定,将得到的藻胶球置于人工配置的污水中进行脱氮除磷试验,结果显示固定化小球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对氮磷去除率分别达到80.6%、60.5%,故后续试验采用固定化小球藻。通过研究藻细胞密度、pH、温度这三项影响因素对固定化小球藻的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发现藻细胞密度对固定化小球藻脱氮除磷效果影响明显,藻细胞密度越大,脱氮除磷速率越快,但是较高密度的胶球结构不稳定,藻细胞利用率低,实际水处理宜采用中细胞密度(7×106个/球)的藻胶球。在pH在6.5~8这个范围内时,pH为7.5时固定化小球藻对氮磷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91.1%、87%,当pH继续升高时,小球藻生长受到抑制,氮磷的去除率随之下降。适宜小球藻生长的pH范围为7~7.5。当温度在24℃以上时,温度对小球藻脱氮除磷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氨氮的去除率能达到90%,对磷的去除率最高为86%,当温度低于18℃时,小球藻对氮磷的去除效率明显下降。选取美人蕉、香根草作为水生植物,与固定化小球藻共同构建组合浮床,探究不同组合浮床体系以及单一浮床体系对污水中氮磷的吸收效果。结果显示固定化小球藻—水生植物组合对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显著,对比空白组与单一植物组去除效果,固定化小球藻在吸收氮磷方面占据主导作用。其中固定化小球藻—香根草组合浮床对氮磷的7d去除率分别为95%、87.5%,固定化小球藻—美人蕉组合浮床对氮磷的7d去除率分别为90.7%、90.5%。试验总体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类—水生植物组合对污水中的氮磷营养元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其他文献
我们应用博尔泰力(氧化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与α-干扰素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菊花状的氧化锌纳米棒,并进行表征,将纳米氧化锌掺入纳米金刚石中配制成电泳液,超声分散后电泳沉积到钛衬底上,再经热处理后进行场发射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
糖尿病患者常有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患者常伴有明显的外阴瘙痒,严重者坐卧不安,夜不能寐。我们用自制中药洗剂治疗糖尿病外阴瘙痒,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