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解决人工血管临床应用中血栓的形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目前很多研究人员采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制备人工血管,但很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直径小于6mm的人工血管。丝素蛋白是天然的生物材料,与合成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为开发丝素蛋白在人工血管中的应用,本文对再生丝素蛋白材料及其水蛭素改性后的抗凝血性能进行了研究。涤纶和聚四氟乙烯是制备人工血管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本文采用它们作为对照材料,采用冷冻、风干方法分别制备再生丝素蛋白(SF)光滑膜和多孔膜,并用乙醇进行了水不溶性处理,对其进行了抗凝血性研究。溶血率实验表明再生丝素材料的溶血率低于涤纶和聚四氟乙烯材料;SEM照片和血小板粘附率结果显示丝素膜对血小板的粘附要明显少于对照样品,血小板活性测试也证明了这一结论;复钙时间实验显示丝素膜的凝血时间短于聚四氟乙烯。交联剂的使用也是制备水不溶性再生丝素蛋白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聚乙二醇双环氧丙烷醚(PEG-DE)是一种柔性链高分子,可用于交联丝素蛋白,并有利于改善再生丝素蛋白材料的柔韧性,本文主要研究了PEG-DE交联的再生丝素蛋白材料的抗凝血性能。溶血率测试结果显示PEG-DE交联膜比乙醇处理SF膜的溶血率略高;SEM照片表明PEG-DE的加入,使血小板的粘附量也相对增加,血小板粘附率和活性增大;复钙时间表明,与乙醇处理的SF膜相比,PEG-DE交联膜的复钙时间有所增加。为了改善再生丝素蛋白材料尤其是PEG-DE交联的再生丝素蛋白材料的抗凝血性,本文研究了水蛭素对PEG-DE交联的再生丝素蛋白材料抗凝血性能的影响。溶血率结果显示水蛭素的加入对红细胞的损伤没有明显影响;血小板粘附实验表明水蛭素的加入,血小板的粘附量,与PEG-DE交联膜和乙醇处理SF膜相比,明显减少,并且复钙时间显示随着水蛭素含量的增加,复钙时间随之延长。研究结果表明,水蛭素改性的PEG-DE交联的再生丝素蛋白材料抗凝血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