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30年的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作为中国城镇化的核心主体和城市规模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其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化势必对中国的城镇化和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形成、演变造成根本性冲击。但是,针对流动人口对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影响这一议题的相关研究则有待深入。基于此,本文在国内外经典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利用不同时间截面的人口普查及抽样数据和1827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首先,运用Moran’s I指数、G系数、区位熵等方法从宏观视角系统分析了珠三角流动人口的分布演化;其次,运用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等方法从微观视角描述探讨了珠三角流动人口的迁移过程,随后运用“位序—规模”曲线、主成分分析、多中心密度函数等方法刻画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最后综合分析比较,论述了流动人口再分布对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作用。并基于以上分析和判断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和规划建议,并对研究的不足进行了说明及对未来可深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研究发现:1)在流动人口再分布方面,从2000到2010年流动人口的集聚程度不断强化,主要朝珠三角城市区域的核心地区和中心腹地集聚,但依然有部分流动人口向端州区、惠城区等相对外围的地区集聚。2)在流动人口迁移过程方面,流动人口主要呈现不断向高等级中心城镇迁移的模式。在再迁移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人口规模在500—1000万和1000万以上的城镇。3)在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方面,从2000到2010年,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从1个主中心8个次中心发展到1个主中心12个次中心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并出现了中心增长型扩散、周边扩散和向心集聚等三种人口集聚和扩散的空间模式。4)流动人口对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方面,主要存在四种影响作用。首先是强化区域核心增长,其次是推动区域外围向中心集聚,接着是促使区域核心向周边扩张,最后是决定次中心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