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炮制前后质量评价及指纹图谱研究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quiet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优选牛蒡子的最佳炒制工艺;建立牛蒡子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牛蒡子炮制前后3个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建立红外快速质量控制定性模型体系;建立红外快速测定牛蒡子炮制前后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含量的预测模型。方法①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为参考,结合文献研究,优选牛蒡子的最佳炒制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含量为考察指标,用L9(34)正交设计表,考察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和翻炒频率,优选牛蒡子的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②取不同产地的11批牛蒡子生品,按照上述优选的最佳工艺炮制牛蒡子,得11批牛蒡子炮制品,对不同产地的11批牛蒡子生品和炮制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其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建立其共有模式。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的30批牛蒡子生品和炮制品中3个主要成分的含量。④采用中红外压片法对不同产地的30批牛蒡子生品和炮制品进行图谱采集,并采用SIMCA (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建立牛蒡子生品及炮制品定性模型。⑤采用ATR(衰减全反射光谱)对不同产地的30批牛蒡子生品和炮制品进行图谱采集,结合HPLC检测的含量,利用Spectrum V6.0操作软件筛选建立其主要成分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①牛蒡子的最佳炮制工艺:加热至120℃清炒2min,期间时时翻动。并加以验证,取三批牛蒡子生品适量,采用优选出的工艺条件炮制3批,对所得的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牛蒡苷及牛蒡苷元的总含量为11.45±0.03%,在正交表中与最佳工艺最接近的5号试验相比,较为接近。②建立了牛蒡子生品及炮制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建立了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牛蒡子生品有12个共有峰,牛蒡子炮制品有19个共有峰,并对其中的3个共有峰绿原酸、牛蒡苷和牛蒡苷元进行了指认。对不同产地的11批牛蒡子生品和炮制品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牛蒡子炮制品的相似度高于生品相似度。③建立了同时测定牛蒡子生品及炮制品中绿原酸、牛蒡苷和牛蒡苷元3个有效成分的HPLC-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方法,且该法稳定可靠。④采用红外光谱结合SIMCA (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建立牛蒡子生品及炮制品定性模型,聚类效果良好,识别未知样品的正确率达到90%以上。⑤利用ATR(衰减全反射光谱)检测技术建立了牛蒡子生品与炮制品中主要成分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含量预测模型,生品与炮制品预测模型对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含量的预测结果良好。结论①实验所确定牛蒡子炮制工艺,方法稳定可行,可应用于牛蒡子的炮制生产,为炮制规范化提供了示范。②牛蒡子生品及炮制品指纹图谱的建立为整体控制牛蒡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③牛蒡子生品及炮制品的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研究,为牛蒡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④牛蒡子生品及炮制品红外定性模型能对牛蒡子进行快速检测,保证牛蒡子生品及炮制品质量检测的及时性,鉴别牛蒡子生品及炮制品的优劣。⑤牛蒡子生品及炮制品红外定量模型能对主要成分含量进行快速测定,避免了原有检测方法的耗时耗力,发挥了红外光谱检测“快速无损”的优势。
其他文献
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在互联网营销的方面做过研究,而且互联网营销策略也被广泛应用在实践中。即使电子市场不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很少研究会涉及有关小规模家族企业在网络营销的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政府监管部门、食品产业和消费者的重要问题。如果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出现,或者得不到妥善解决,会严重影响我国的正常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妨碍消费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研究:一方面是研究它的几何特征,即交点的个数;另一方面是研究它们的代数特征,即圆的半径和圆心之间距离的数量关系.我让学生通过操作,在图形
怪诞美术是美学依据审美形态对美术作品进行分类的结果。怪诞美术有其自身的基本审美特征和怪诞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所具有的创造性特征,也正是因为怪诞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所
目的:侵袭和转移是肿瘤最重要的恶性特征,也是导致胃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PIK3CA基因是位于3q26.3的癌基因,目前普遍认为PIK3CA的突变在结肠癌、脑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