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广东深圳患病的鳗鲡肝脏分离到一株致病菌AnGS020501,经鉴定为创伤弧菌,对其外膜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离自不同地区、宿主菌株的外膜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索外膜蛋白作为疫苗对海水鱼创伤弧菌的免疫保护效果,为海水鱼弧菌病的防治打下基础。首先研究了创伤弧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从自然发病的鳗鲡肝脏中分离到一优势菌株AnGS020501,经鉴定确认该菌为创伤弧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创伤弧菌AnGS020501菌株不仅对鳗鲡,对罗非鱼、鲫鱼、斜带石斑鱼及小鼠也有很强的毒力。其次,进行了外膜蛋白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比较了SDS法、PMSF法及Sarkosyl法提取创伤弧菌AnGS020501菌株外膜蛋白的差异,认为Sarkosyl法分离制备外膜蛋白的效果较好。然后,对不同弧菌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了分析,多数菌株的外膜蛋白与兔抗创伤弧菌全菌血清、兔抗创伤弧菌外膜蛋白血清、鼠抗创伤弧菌外膜蛋白41kDa蛋白血清有一条共同的免疫反应带,分子量约为41Kda。41kDa的外膜蛋白可能是这些菌株的共同抗原。最后,研究了创伤弧菌外膜蛋白疫苗对斜带石斑鱼的免疫效果,以创伤弧菌外膜蛋白等制备成疫苗,对鲫鱼接种后,探讨不同接种途径、佐剂IMS1312疫苗对鲫鱼免疫的影响,旨为制备海水鱼弧菌病疫苗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各组都能有效的刺激鲫鱼产生抗体;免疫25d后对鲫鱼攻毒,注射免疫组中,IMS1312+OMP-Ⅱ组最差,全菌组、OMP-Ⅱ(400μg/mL)组的免疫保护率最高;浸泡免疫组中,20ppmIMS1312+OMP(40μg/mL)组鲫鱼获得最高的免疫保护,OMP-Ⅰ(20μg/mL)组最低;外膜蛋白疫苗对鲫鱼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佐剂IMS1312在浸泡免疫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