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化学配比对直拉InP晶体缺陷的影响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ueyan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化铟(InP)是一种Ⅲ-Ⅴ族半导体材料,具有很多的优越特性,是制备半导体器件的衬底材料,在光源、光纤通信、高速大型计算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化学配比影响晶体的质量和特性,进而影响器件的性能。本文采用原位磷注入合成与液封直拉(LEC)法制备不同化学配比的InP晶体,采用化学腐蚀法、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谱(EDS)技术、光致发光技术(PL Mapping)、X射线衍射(XRD)技术、透射偏振差分谱(TDS)技术、非接触电阻率测试和霍尔测试法,对不同化学配比InP的位错、表面形貌、组分、发光特性、结构特性、应力和电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化学腐蚀结果表明,不同(111)面InP的腐蚀对温度敏感度不同,导致(111)磷面和(111)铟面的腐蚀速率不同,不同的腐蚀温度使腐蚀坑形貌发生改变;籽晶位错在晶体中沿<111>方向延伸,观察和分析了晶锭不同位置的腐蚀坑和位错密度的变化,发现采用斜放肩方式和较小的温度梯度可以减小籽晶位错延伸对晶体质量的影响。富磷(P)条件下拉制的InP晶体中有时出现气孔,富铟(In)条件下拉制的InP晶体中有时出现In夹杂,EDS结果表明,气孔周围的P含量多于In,铟夹杂周围的In含量多于P,无气孔和无铟夹杂处可以认为是近化学配比的,说明晶体中的气孔和In夹杂破坏晶体的化学配比。PL Mapping结果表明,晶格应变影响掺硫InP的发光波长,在一定范围内,晶格常数随硫(S)浓度增加而线性减小,发光波长不断变短。化学配比影响掺硫InP中S杂质分布的均匀性。近化学配比掺硫InP发光波长变化最小,S均匀性最好,富铟样品均匀性次之,富磷样品均匀性最差。近化学配比掺铁InP发光强度均匀性最好,Fe均匀性最好,富磷样品均匀性次之,富铟样品最差;富磷样品中气孔周围比无气孔位置发光强度弱,气孔吸杂作用使得其周围Fe浓度增加。富铟样品两侧发光强度不同,由于不同晶向的生长速率不同,导致Fe浓度不同。XRD、TDS和位错腐蚀结果表明,近化学配比晶片结晶质量最好,富铟晶片结次之,富磷晶片最差;近化学配比晶片残留应力最小,富磷样品较大,富铟样品最大;近化学配比晶片的位错密度最低,富磷样品较高,富铟样品最高。分析了化学配比影响缺陷和均匀性的原因。非接触欧姆测试和霍尔测试结果表明,掺铁InP晶锭头部电阻率低于尾部,垂直晶锭生长方向切下的晶片中,中心区域的电阻率低于边缘区域,分析了Fe在晶体中横向和纵向分布不匀均性的原因。化学配比影响掺铁InP电阻率均匀性,近化学配比样品电阻率均匀性最好、富铟样品较好、富磷样品最差。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如下形式非线性分数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其中4
红外目标检测与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在自动驾驶与智能安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相比于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不受光照强弱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实现全天候的应用。但是,由于红外弱小目标像素点较少且缺乏内部特征,工程中应用的红外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在面对弱小目标时效果不甚理想,适用性不强。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红外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对行人目标与弱小目标都可进行鲁棒性强的检测与跟踪,
助行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能够给四肢健全的人提供助力输出及机能放大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显著增强人体机能,因此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外骨骼系统中,穿戴者与机器应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感知,共同思考和决策。本文针对助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两关节的轨迹跟随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根据人体下肢特点考虑一种气压驱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通过合理假设将该可穿戴型下肢外骨骼简化成连杆模型,并对关节角度和气动肌
学位
中医健康管理是面向治未病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构建"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能够突破传统健康管理模式时间及空间限制,最大限度拓展中医服务外延与深度,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居民健康的实时监测、个性化评估以及疾病预警等功能,实现线上线下的交互。本文探讨"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为提高中医健康管理质量提供参考。
绘本是集图画与文字于一体的幼儿读物,它是幼儿语言学习与语言素养发展的新生力量,也是幼儿阅读意识培育的金钥匙。故而,在幼儿园的语言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好绘本这一工具,引导幼儿在看图、读画的过程中走进绘本的神奇世界,尽情地想象着、思考着。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实营造阅读氛围,让"想读"自然发生;分享阅读经验,让"爱读"成为习惯;打造亲子共读,让"悦读"形成气候;给予方法引导,让"会读"渐成素
视频信息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尤其是对火灾调查工作来说,能直观地向调查人员展现出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火灾发生前后火灾现场的具体情况,因此也为火灾调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在当前的火灾调查工作中,调查人员一直都比较注重在监控录像中提取和使用相关证据。那么完善的监控录像系统都包括哪些内容,视频监控录像在火灾调查中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内容以及具体的使用方法等,这些需要人们积极探索与分析。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火
对于纷繁复杂的各类场景图像,人类视觉系统总能自然地提取场景中信息量最大的目标或相关区域。图像显著性检测作为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模拟人眼视觉系统机理,分析并挖掘图像信息,提取最显著的区域。该技术不仅是目标识别、图像检索等众多高层次应用的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军事等诸多领域。由于图模型在图像特征的表示方面具备简洁高效性,基于图模型的算法在近些年来愈发流行。现有算法中图模型在前景与背景的差
随着人们对光接入网容量的需求日益增长,接入网的速率快速提升。而早期铺设的光接入网以10G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为主,带宽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采用高阶调制技术在现有网络上传输更高速率的信号从而实现网络升级成为合理选择。然而,由于受到系统带宽、光纤色散和光学器件非线性的影响,高速信号的传输存在严重的码间干扰(ISI),在接收端采用数字均衡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研究在强度
随着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扩大传输容量已然成为现代光通信技术发展的首要任务。2μm波段属于人眼波段,并且具有大气通信窗口,是未来光通信系统亟待开发的领域。软玻璃材料相比于石英玻璃,具有更宽的透光范围,并且可扩展到中红外波段,恰好配合2μm波段光通信系统。空芯光子带隙光纤(Hollow Core Photonic Bandgap Fiber,HC-PBGF)由于光纤带隙的存在,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导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