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爱通立,rt-PA)发病4.5小时内治疗急性脑梗死影响早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8月接受rt-PA(爱通立)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记录溶栓后24h,第3d,第7d的NIHSS评分和溶栓后出血转化。以24h,第3d,第7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减少≥4分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完全消失视为早期有效,其余的视为早期无效;以第7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增加≥4分的视为早期恶化,溶栓后24h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根据ECASSⅡ标准评定。比较206例患者在年龄、性别、酗酒史、房颤、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中风史、入院至溶栓时间间隔、入院LDL-C水平、入院葡萄糖水平、入院糖化血红蛋白、入院收缩压和舒张压、入院NIHSS水平等临床数据对早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入选患者共206例,男123例,女83例;年龄18-80岁,平均(65.32±12.79)岁;溶栓后第7d累积有效例数为121例(58.7%),死亡累积为5例(2.4%)。分析发现入院LDL-C水平(≤3.1mmol/L)和房颤是rt-PA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4h,第3d,第7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4hNIHSS评分则是溶栓后3d,7d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因子(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房颤(OR:4.106,95%CI:1.314~12.833, P=0.015)和入院葡萄糖水平(>10mmol/L) (OR:4.749,95%CI:1.196~18.857, P=0.027)是静脉溶栓后7d早期恶化的影响因素;而入院舒张压(OR:1.162,95%CI:1.020~1.325, P=0.024)和入院葡萄糖浓度(OR:1.698,95%CI:1.041~2.770, P=0.034)则是7d死亡的影响因素。206例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有49例发生了出血转化,其中13例为症状性出血转化。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与入院NIHSS评分(OR:1.129, 95%CI:1.005~1.269, P=0.041),入院舒张压(OR:1.042,95%CI:1.002~ 1.084,P=0.041)和房颤(OR:4.549,95%CI:1.093~18.933,P=0.037)相关。结论:1入院LDL-C水平(≤3.1mmol/L)和房颤是rt-PA静脉溶栓早期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2溶栓后24h NIHSS评分对溶栓后3d、7d的神经功能改善具有预测作用。3房颤和入院葡萄糖水平(>10mmol/L)是溶栓后7d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入院舒张压和入院葡萄糖浓度则是7d死亡的影响因素。4入院NIHSS评分,入院舒张压和房颤是溶栓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