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k78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爱通立,rt-PA)发病4.5小时内治疗急性脑梗死影响早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8月接受rt-PA(爱通立)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记录溶栓后24h,第3d,第7d的NIHSS评分和溶栓后出血转化。以24h,第3d,第7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减少≥4分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完全消失视为早期有效,其余的视为早期无效;以第7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增加≥4分的视为早期恶化,溶栓后24h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根据ECASSⅡ标准评定。比较206例患者在年龄、性别、酗酒史、房颤、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中风史、入院至溶栓时间间隔、入院LDL-C水平、入院葡萄糖水平、入院糖化血红蛋白、入院收缩压和舒张压、入院NIHSS水平等临床数据对早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入选患者共206例,男123例,女83例;年龄18-80岁,平均(65.32±12.79)岁;溶栓后第7d累积有效例数为121例(58.7%),死亡累积为5例(2.4%)。分析发现入院LDL-C水平(≤3.1mmol/L)和房颤是rt-PA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4h,第3d,第7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4hNIHSS评分则是溶栓后3d,7d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因子(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房颤(OR:4.106,95%CI:1.314~12.833, P=0.015)和入院葡萄糖水平(>10mmol/L) (OR:4.749,95%CI:1.196~18.857, P=0.027)是静脉溶栓后7d早期恶化的影响因素;而入院舒张压(OR:1.162,95%CI:1.020~1.325, P=0.024)和入院葡萄糖浓度(OR:1.698,95%CI:1.041~2.770, P=0.034)则是7d死亡的影响因素。206例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有49例发生了出血转化,其中13例为症状性出血转化。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与入院NIHSS评分(OR:1.129, 95%CI:1.005~1.269, P=0.041),入院舒张压(OR:1.042,95%CI:1.002~ 1.084,P=0.041)和房颤(OR:4.549,95%CI:1.093~18.933,P=0.037)相关。结论:1入院LDL-C水平(≤3.1mmol/L)和房颤是rt-PA静脉溶栓早期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2溶栓后24h NIHSS评分对溶栓后3d、7d的神经功能改善具有预测作用。3房颤和入院葡萄糖水平(>10mmol/L)是溶栓后7d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入院舒张压和入院葡萄糖浓度则是7d死亡的影响因素。4入院NIHSS评分,入院舒张压和房颤是溶栓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用90℃热水分别对金针菇泡菜进行不同时间的保温杀菌处理,分析其在储藏期间的pH值、总酸含量和活性乳酸菌数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杀菌时间对金针菇泡菜储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雷达运动目标部件的振动和旋转运动会对目标回波信号引入附加的频率调制并产生关于Doppler中心频率的附加边带效应.这种附加的谱效应会对目标主体的ISAR像造成污染,严重时无法
对枸杞属(Lycium Linn.)7种3变种及3个种间杂交后代植株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3份枸杞属供试材料花粉为长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均为三裂片圆形;具三孔萌
基于2004年夏季南海北部现场调查数据初步建立单一温度参数与温度和叶绿素a双参数估计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遥感经验算法.采用一组独立数据(2000年夏季)检验的结果,单一参数和双参数算法反演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22.1μatm(1atm=101325Pa)和6.3μatm,说明南海北部夏季叶绿素a对pCO2的时空变动仍然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采用双参数算法是必要的.
出版社转企改制过程中,对是否设立总编辑岗位以及总编辑该如何工作的议论颇多。中国编辑学会举办高峰论坛,对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后的总编辑工作进行深度交流。大家认为,出版社
老子以水喻"道",其"上善若水"思想,将水性与人性相结合,阐述了"利万物而不争"的生命哲学。"上善若水"所内蕴的哲理,既对当代大学生具有积极的道德教育意义,又为高校思想政治
采用可视化实验技术对压力为0.1 MPa的条件下、制冷工质R11池沸腾气泡行为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气泡底部微液层的蒸发对气泡的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