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高校独立学院演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kh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运用共生理论,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论述了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之间存在的共生关系,提出了“蜕变再生”、“逆生退化”两种独立学院演变的基本模式,找到了独立学院演变的性质--共生相变,以及动因--共生能量分配的对称性、共生能量总量的变化,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明确独立学院、母体高校与合作方的共生身份;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入手,不断提高相对亲近度;注重共生环境建设,适度增大对比开放度;从有形和无形两方面入手,增大独立学院形态”的建议。 第一章对论文研究目的、内容、思路、方法、理论基础、创新之处作简要说明,并对独立学院的概念做出界定。 第二章对组织演化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与归纳,并介绍共生理论的一些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第三章从质参量兼容判据为切入点,将共生理论与“独立学院-母体高校”实际相结合,重点论证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之间的共生关系,及形成共生关系的条件、成因,并对共生关系作实证分析。 第四章从组织、行为两个维度,分析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共生的各种类型,即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确立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28种共生形态,提出独立学院演变的两种基本模式,并对两个实际典型案例进行实证。 第五章分析共生状态稳定与变化的条件,详细论证独立学院演变与共生系统相变之间的关系。指出独立学院演变的基本原因和动力,建立起独立学院演变的理论模型。同时分别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相对亲近度Vab、对比开放度u、独立学院形态相对大小S三方面对非对称分配因子a进行分析,从共生界面阻尼特征值入、母体高校单要素共生度sb两方面对全要素共生度进行论证,并对独立学院的演变机理进行回归分析。 第六章针对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第七章对论文中所论述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说明,并对独立学院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有: 一、论文首次提出了独立学院演变过程中可能经历的28种形态、9种演变方式和两种基本演变模式,以及影响演变的两个基本因素,同时还指出了独立学院今后发展的两个不同的方向,这无论是对政府、母体高校,还是对独立学院如何调整好各种关系,从而有利于独立学院的更好发展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二、论文在研究独立学院的同时,把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作为一个有机生态整体来研究,这更加有利于深入探讨独立学院演变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 三、论文首次将“偏利于母体高校共生”这种特殊的不稳定的偏利共生类型命名为“逆生”,比较形象地反映了在这种共生状态下独立学院的演变趋势。
其他文献
经过多年的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拉动投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化进程
网格计算是构筑在Internet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利用共享网络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组织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能用于解决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