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时间变异对玉米和油麦菜生长、生理和水分效率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土壤水分时间变异对玉米及油麦菜生长、生理和水分效率的影响,本文在玉米和油麦菜盆栽试验中均采用负压灌溉(Negative pressure irrigation,NPI)和手工浇灌(Artificial irrigation,AI)两种灌溉技术分别形成稳定性土壤水分和波动性土壤水分,主要分析了不同处理对玉米拔节期至成熟期、油麦菜四叶期至成熟期的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及其总耗水量、农艺性状、光合作用、生理指标、生物量分配、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通过研究全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负压灌溉能够使玉米和油麦菜盆栽土壤的含水量基本保持稳定。玉米试验供水压力控制在-15~-5 kPa,土壤体积含水量可稳定控制在6.83%~12.89%之间;油麦菜试验供水压力控制在-9~-3kPa,土壤体积含水量可稳定控制在22.5%~35.1%之间。2.稳定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玉米和油麦菜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干物质量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与时间变异性中等的78%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FC)相比,时间变异性弱的53%FC玉米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提高了32.6%、14.2%、32.7%;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较高;干物质量、籽粒干重、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38.9%、106.6%、28.8%、87.3%。-9 kPa与AI2土壤含水量基本相同,但与开始控水时相比,在控水后28天时-9 kPa处理油麦菜的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的增长量分别大于AI2129.4%、40.4%、166.6%和75.4%;在刚开始控水时(控水后1天),-9 kPa处理的油麦菜叶片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稍小于AI2,但控水后11~28天,-9 kPa处理的光合指标均大于AI2;-9 kPa处理的总鲜重、总干重、鲜重水分利用效率、干重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大于AI2107.5%、29.3%、87.7%、17.5%。3.土壤水分时间变异基本相同时,即在同一灌溉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越高越有利于玉米和油麦菜的生物量积累。在稳定的弱时间变异条件下38%FC~53%FC范围内,玉米的干物质量和籽粒干重均随土壤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加。油麦菜的总鲜重和总干重在负压灌溉处理下表现为-3 kPa>-6kPa>-9 kPa,在常规浇灌处理下表现为AI1(80%FC~90%FC)>AI2(70%FC~90%FC)。4.玉米成熟期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苞叶中碳同位素判别值Δ13C(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value,Δ13C)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油麦菜成熟期鲜重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中Δ13C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皮肤科患者HIV感染率明显上升,且感染后出现皮肤病症状相当普遍。笔者通过近年来在皮肤科门诊中诊断的HIV患者的表现和国内外文献,探讨HIV感染与皮肤病的表现,建议对
当今世界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发展分化,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一路“倡议,致力于重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辉煌,恢复世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