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与顶臀径(孕龄)的关系。2.建立中国人群胎儿NT厚度正常参考值范围。3.评估中国人群胎儿NT不同增厚切割值对染色体异常的检出价值。4.评估中国人群胎儿NT增厚的妊娠结局。方法1.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NT厚度测量的单胎妊娠且有随访结果的病例共1514例。2.通过查阅我院产科病例、儿童保健资料或电话随访获得妊娠结局。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至少6个月。3. NT测量严格按照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推荐的标准。4.用超声测量的顶臀径确定孕周。5.应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平均值采用均值(x)±标准差(s)表示。用回归方法分析NT厚度与顶臀径的关系。通过回归方程,获得不同顶臀径下的相应NT厚度的第5、50、95百分位数理论值。然后根据由回归方程计算出的不同顶臀径下的NT厚度中位数,将所有NT实际测量值转换成中位数的倍数(multiple of median,MoM),获NTMoM值分布,计算其第95百分位数。采用NT厚度≥2.5mm、NT厚度MoM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不同顶臀径的NT厚度第95百分位数为增厚切割值评估其对染色体异常检出的价值。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值≤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随着顶臀径由45mm上升到84mm,NT厚度的理论中位数也由1.03mm增加到2.15mm,第95百分位数由1.95mm增加到3.07mm(r=0.412,P=0.000)。2.由11-11+6周至13-13+6周,NT厚度≥2.5mm的发生机会由0.2%增加到6.7%。3. NTMoM值分布呈正态。其第95百分位数为0.9470+1.64X0.223=1.3。4. NTMoM值与顶臀径没有相关关系(P = 0.854)。5. 1514例数据中,NT厚度≥2.5mm55例,NT厚度≥1.3MoM60例,大于等于不同顶臀径下第95百分位数的有52例。共发现10例染色体异常(5例21-三体,2例18-三体,3例45,X),5例先天性心脏畸形,5例无核型其它结构畸形,10例20周前不明原因自发性流产。如果以不同顶臀径下的NT厚度的第95百分位数为增厚切割值,7例染色体异常(13.5%,与NT正常病例组的0.2%相比,χ2=152.875,P=0.000)、2例心脏畸形(3.8%,与NT正常病例组的0.2%相比,χ2=47.294,P=0.000)、2例无核型其它结构畸形(3.8%,与NT正常病例组的0.2%相比,χ2=47.294,P=0.000)、4例不明原因自发性流产(7.7%,与NT正常病例组的0.4%相比,χ2=98.953,P=0.000)病例的NT增厚;如果以NT厚度≥2.5mm切割值,6例染色体异常(10.9%,与NT正常病例组的0.3%相比,χ2=147.294,P=0.000)、2例心脏畸形(3.6%,与NT正常病例组的0.2%相比,χ2=45.394,P=0.000)、2例其它结构畸形(3.6%,与NT正常病例组的0.2%相比,χ2=45.394,P=0.000)、4例不明原因自发性流产(7.3%,与NT正常病例组的0.4%相比,χ2=96.294,P=0.000)病例的NT发生增厚;如果以MoM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为增厚切割值,7例染色体异常(11.7%,与NT正常病例组的0.2%相比,χ2=150.815,P=0.000)、4例心脏畸形(6.7%,与NT正常病例组的0.2%相比,χ2=102.975,P=0.000)、2例其它结构畸形(3.3%,与NT正常病例组的0.2%相比,χ2=46.295,P=0.000)、5例不明原因自发性流产(8.3%,与NT正常病例组的0.3%相比,χ2=112.826,P=0.000)病例的NT增厚。6.通过不同NT增厚切割值的评价指标比较显示,如果以不同顶臀径下的NT厚度的第95百分位数为增厚切割值,敏感度70%,特异度97.0%,阳性预测值13.5%,假阳性率3.0%;如果以MoM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为增厚切割值(本研究为1.3 MoM),敏感度70%,特异度96.5%,阳性预测值11.7%,假阳性率3.5%;如果以NT厚度≥2.5mm为切割值,敏感度60%,特异度96.7%,阳性预测值10.9%,假阳性率3.3%。结论1. NT厚度随顶臀径增加。2. NT增厚筛查的假阳性率亦随孕龄(顶臀径)的增加而增大。3. NTMoM值的分布呈正态,与顶臀径没有相关关系。临床筛查用MoM值可以消除顶臀径(孕龄)的影响。4. NT两种正常参考值范围:1)小于相应顶臀径下的NT厚度的第95百分位数;2)转换成MoM值,小于MoM值的第95百分位数。5.不同顶臀径下的NT厚度的第95百分位数最敏感、假阳性率最低、阳性预测最好;其次为MoM值的第95百分位数;固定切割值NT厚度≥2.5mm敏感度、阳性预测最低。6. NT增厚,染色体异常发生风险增高;染色体异常中,最常见的为21-三体。7. NT增厚,先天性心脏畸形发生风险增高。8.临床上对于NT增厚病例,应进一步行产前诊断排除染色体异常或行中孕期早期的超声结构系统扫描排除结构异常。目的1.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在唐氏综合征早孕期联合筛查中的作用;2.探讨唐氏综合征早孕期联合筛查在产前筛查中的优越性;3.为临床选择产前筛查和进一步产前诊断策略提供参考。方法1.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唐氏综合征早孕期联合筛查的单胎妊娠且有随访结果的病例共1514例。2.通过查阅我院产科病例、儿童保健资料或电话随访获得妊娠结局。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至少6个月。3. NT测量严格按照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推荐的标准。4.母血清标记物检测(人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 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utropin,fβ-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 PAPP-A,PAPP-A)采用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法( AutoDELFIA)。5.唐氏综合征筛查风险用多元正态分布和Lifecycle3.0软件计算出。6.应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系统分析数据。结果1.孕周由11周至13周,NT、PAPP-A的实际测量值的中位数、第5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呈增加趋势,fβ-HCG呈下降趋势。10例非整倍体异常中,7例NT厚度≥1.3MoM;5例fβ-HCG≥2.5MoM;7例PAPP-A≤0.43MoM。2.使用1:250作为联合筛查风险的切割值,97例(6.4%)筛查阳性,78例(80.4%)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9例(3例45,X;2例18-三体;4例21-三体),1例21-三体漏诊直至出生后确诊。21-三体检出率为80%,18-三体检出率为100%,45,X检出率为100%。所有胎儿非整倍体的检出率为90%,假阳性率为5.8%。3.去掉NT指标,仅用PAPP-A和fβ-HCG二联血清指标计算相同人群风险值,同样取1:250作为筛查风险的切割值,110例(7.3%)筛查阳性。检出染色体异常6例(2例45,X;1例18-三体;3例21-三体)。21-三体检出率为60%,18-三体检出率为50%,Turner综合征检出率为66.7%。所有胎儿非整倍体的检出率为60%,假阳性率为6.6%。4. fβ-HCG敏感度50%,优势比(odds)11.0;PAPP-A敏感度70%,优势比(odds)13.4;NT敏感度70%,优势比(odds)63.9;联合筛查敏感度90%,优势比(odds)144.8。结论1. NT是一个有效的胎儿异常的产前超声筛查指标,将其联合母血清中的PAPP-A和fβ-HCG进行早孕期唐氏综合征“一站式”筛查,与单纯的二联血清筛查相比,可有效地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2.早孕期唐氏综合征“一站式”筛查可有效地提前胎儿异常的产前诊断时间;灵敏度也比中孕期血清筛查高;3.早孕期联合筛查比各指标单独筛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