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选择偏好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的迅速普及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的生活,但也加剧了我国本就严重的能源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正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但实施效果却远远低于预期。补贴政策作为显著促进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终究是政府阶段性调整的产物。本文正是在环境问题已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及新能源乘用车补贴退坡背景下,围绕补贴额度、交通管理政策和温室气体排放三个变量,利用基于正交原理的意愿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P)问卷获取五年内计划购车的消费者的选择偏好数据,建立一个多项 Logit 模型(multinomial logit,MNL)和多个嵌套 Logit 模型(nested logit mod-el,NL)对选择方案特性、个人特性、出行特性、车辆属性和消费者认知五大类变量对消费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PHV)和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购买的影响进行分析,应用NLOGIT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主要有以下几点研究结果:(1) NL模型标定结果表明补贴额度、交通管理政策和温室气体排放均能显著地影响消费者车辆选择行为,交通管理政策确实能缓解补贴退坡带来的负面影响;个人特性变量如性别、年龄等对PHV和EV的选择影响不显著;相比于EV和传统燃油汽车(conventional vehicle,CV),计划购买PHV的受访者更不愿意绕行来补充能源。(2)为深入了解车辆温室气体排放对消费者车辆选择的影响,分别在SP调查和车辆特性属性调查部分加入这一属性。结果表明当假设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其他特性均不存在差异时,车辆温室气体的排放能显著影响消费者车辆的购买,但在14个车辆决策影响因素排名中,温室气体排放排第13位,消费者并不看重该因素,而模型分析发现只有部分计划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关注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3)为了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对车辆选择的影响,调查问卷中第三部分陈述五点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观点,将其处理为虚变量,引入NL模型中。结果表明消费者普遍认同新能源汽车在环保、燃料成本、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和十年内是否可能购买新能源汽车四方面的观点,但是不太认同“新能源汽车维修及保养成本比传统燃油汽车低”这个观点,在维修及保养成本上,受访者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燃油汽车。(4)将弹性理论引入到消费者车辆选择偏好的影响研究中,具体描述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变化随补贴额度、交通管理政策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变化的过程。发现三者对PHV和EV的选择均缺乏弹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更多的是在PHV和EV选择间的转移,补贴退坡并不会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其他文献
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是不断增长的休闲需求刺激下的宜时之计,促进了城市公园休闲功能的发挥。通过对北京城市公园的考察调研,结合对已有文献和统计资料的梳理,研究城市公园免
"文人办报"是中国报业史上的光荣传统,也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新闻工作的成功经验。张季鸾之于《大公报》,徐铸成之于《文汇报》,他们创造的报业奇迹,至今难以超越。然而
<正>在调查凉山童工问题的过程中,我有过恐惧和害怕——被人跟踪盯梢,被要求强奸女童工,被一群打手提着钢管追杀,被怒气冲冲的青壮年男子推进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被童工用砍
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国教育面临着建设新教育的历史任务。而在建设新教育的过程中,东北地区在东北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较早地开始了建设正规教育的事业,成为新中国建设新教育的先
随着区域经济集团化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开拓与周边国家的劳务合作是刻不容缓的优先选择,而中国与韩国隔海相望、文化相近、经济互补,在劳务合作方面大有可为。但在合作过程中
几十年来,我国的船艇制造业蓬勃发展,船艇制造技术在不断进步,船艇的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例如维护海岸线安全的各类巡逻艇、旅游用的游船以及新兴发展的无人艇等。这些船艇性能
分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悖于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现象,提出"结果转化为过程、理论转化为实践、显性转化为隐性"三种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培养。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兴办起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学生们学习丰富多彩的知识,享受轻松愉悦的求知青春。虽然知识对于我们是很重要的,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强壮的身
"发表"式教学是韩国高校普遍使用的课堂模式,能够在研讨过程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交流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笔者将之实践于环境保护概论课堂,由于我国高校师生比低
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电子信息几乎充斥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为了顺应信息化的要求,为了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电子政务已经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政府电子政务的不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