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执行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now5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的科研伦理认知现状和科研伦理执行现状;探索影响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和执行的因素;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应对策,为加强临床护理科研伦理审查机制建设提供现实的依据,进一步维护受试者权益。方法:文献分析法:阅读国内外科研伦理相关法律法规、文献后拟定问卷条目。专家组讨论法:咨询专家(由临床护理专家、护理研究人员、伦理审查专家、护理科研管理专家等组成),专家组就问卷条目有效性、合理性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修订问卷条目。问卷调查法:选择全国7个分区共14所三甲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采用自制《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和执行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学方法:调查数据录入Excle13.0和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问卷1317份,问卷回收率94.1%,有效问卷1158份,问卷有效率87.9%。1.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情况:仅12.4%的护理人员熟知科研伦理相关知识,25.6%的护理人员熟知科研伦理规范准则,28.1%的护理人员熟知伦理委员会相关知识。31.4%的护理人员接受过有关护理科研伦理方面的培训(课程),其中组织培训的机构以院校(76.9%)为主,影响护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的因素主要是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繁重(85.26%)。在科研伦理认知方面,年龄31-44岁组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规范知识、伦理机构知识得分最高;年限16-20年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规范知识、伦理机构知识高于其他年限组;学历方面硕士以上学历护理人员伦理认知得分高于其他学历组;就职称而言,主管护师科研伦理规范知识、伦理机构知识得分均高于其他职称组;从科室分布来看,肿瘤科护理人员在科研伦理规范知识方面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儿科、妇科、外科、老年科、精神科、重症科、急诊科、内科、中医科。2.护理人员科研伦理执行情况:0.3%的护理人员能够切实履行科研伦理审查主要程序。科研伦理审查主要程序分为四部分,其中受试者保护部分(29.7%)、知情同意部分(4.8%)、审查程序执行部分(2.6%)、科学性部分(1.7%)。39.6%的护理人员表示不了解科研伦理审查程序;57.9%的护理人员未申请伦理委员会审议,未申请审议的原因主要有:不知道自身研究是否应该接受伦理审查(49.03%)、临床工作任务繁重(45.60%)、伦理审查过程繁琐(42.92%);申请审议的护理人员中54.2%的护理人员是为了完成医院管理部门的规定,51.3%是发表文章晋升职称的需要;不同特征护理人员科研伦理执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从年龄分布看,31-44岁组护理人员科研伦理执行较好;从工作年限看,11-15年组护理人员科研伦理执行好于其他组护理人员;从学历看,硕士学历组护理人员科研伦理执行较好;从职称看,主管护师组护理人员科研伦理执行好于其他职称组护理人员;从科室分布看,肿瘤科护理人员科研伦理执行得分最高。3.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和执行的影响因素:不同年龄、年限、学历、职称、态度、科室、是否参与过科研培训的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和科研伦理执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的主要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态度、培训、职称、科室,影响护理人员科研伦理执行的主要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培训、学历、职称、态度。结论: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识态度较好,能够在护理科研中积极主动地思考科研伦理相关问题。同时护理人员科研伦理知识和审查程序知识不足,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和执行现状不容乐观。影响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和执行的因素主要有培训、职称、科室、学历、态度等,应对不同层次、不同科室、不同能级的护理人员开展科研伦理知识讲座,以保护护理科研中受试者群体的权益。
其他文献
有人说:“远远地,学校是一处风景;远远地,学校是一种希望。”教育理应是一项让师生变得越来越美好的事业,但是,美好的教育在哪里呢?  同仁之美  在樱花、桐花相继开放的季节,我们来到了台湾,本届“两岸四地暨新加坡创意语文教学交流活动”在台中教育大学音乐厅内如期举行。两天时间里,8场典范教学示范演示,彰显着五地教师对语文学科的不同理解,也激荡着两岸四地语文教师共同的母语情怀。场内,主持人、评点教师、演
这次有机会参与第一天两岸四地语文教学观摩会,聆听了四节精采的教学课例,感受良好。虽然自己执教已有二十年,但能走出学校,观摩来自两岸四地的语文专家们的教学,领略多元的教学方式,还是感觉语文教学视野得到了扩展,并从教育同仁相互交流讨论所展现出的文化差异中获益良多。  “教”与“学”  参与示范教学的老师是四地的教学工作者,学生则分别来自台中市四所国小的学生,他们都在当日才与“陌生的老师”碰面,比通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