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薄壁钢结构筒体与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S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桩基础、地基土对上部结构动力特性影响的问题. 本文以ANSYS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为分析平台,在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对大型薄壁钢简体结构的动力性能、地震作用下筒体的反应和材料的强度问题进行研究. 目前关于此种筒结构的抗震设计都是基于刚性地基的假设,即假定结构物遭遇地震时,简体底部位移与自由场地一致.然而,实际地震中,由于上部结构的反馈作用,使桩、地基和土体发生变形,引起桩基相对于自由场地的平移与转动,从而改变上部结构的动力特性. 因此,对于大型薄壁钢筒结构,尤其是软土地基上的大型薄壁钢结构筒体,地面以上高度40米,底面半径仅6米的圆筒柔性结构.抗震设计时有必要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而桩基础又是目前软土地基上的高耸建筑通常采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针对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本文以地震作用下的桩-土-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桩-土-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方法,探讨了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有限元建模、系统运动方程的求解. 2.根据有限元理论,对脱硫塔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上建立了两种模型:不考虑桩-土-结构共同作用和考虑桩-土-分简化为弹簧单元,为保证计算结果的精度,上部结构不再作任何简化.最后利用ANSYS的二次开发语言APDL编制了体系时程的程序段和用于读取地震加速度的宏文件. 3.本文针对土-桩基-筒结构进行算例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常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与刚性地基基础假定情况下的结构计算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了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对上部结构的动态受力的影响情况,包括结构的振型、周期、位移、内力等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行为.通过分析比较,认为此类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共同作用的影响不容忽视,得出一些有益结论.
其他文献
本文是针对混凝土损伤断裂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提出的,这些问题包括:混凝土损伤断裂的非线性、考虑损伤的强度计算、损伤力学与断裂力学的结合应用、混凝土的渗流-应力-损伤耦合问
航空机轮轮毂不是简单的板、壳组合,而是一个似壳非壳、似板非板的组合旋转体结构,且承受通过各向异性的弹性体轮胎传来的地面载荷和其他载荷。像机轮轮毂这样的结构和复杂的受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自重轻、施工方便等优点,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针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尤其是边节点的抗震试验研究较少;这阻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急剧膨胀,造成交通拥堵、人车矛盾日趋严重,采用人行过街天桥,可以有效消除人车相互干扰,解决行人过街问题。随着城市道路的改造及路网结构的不断优化
土钉墙是深基坑工程中常用的支护型式,土钉墙的稳定性与位移研究是深基坑工程中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土钉支护体系稳定性与开挖性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土钉支护结构
加筋土挡墙作为一种新型的挡土结构,由于其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而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所采用,然而对于其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尚不成熟。目前的设计理论、规范方法主要是解决加筋土挡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ECC)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Victor C.Li基于微观力学与断裂力学原理,经优化设计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聚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E-ECC)应用于短梁及剪力墙构件中,以发挥其高抗裂能力、高抗压强度和高延性,以及抗拉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特性。本文采用试验研究与有限
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是岩土工程加固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十几年来,预应力锚固技术以其独特的效应、简便的工艺、广泛的用途,在岩土加固领域中显示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已日益广
复合地基较天然地基能提高承载力、控制变形,又比桩基经济,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实践,其工作机理及变形计算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对以下问题进行了
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是在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诞生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它主要用于临时性、暂设性的住宅体系。这种结构各个主要构件均采用螺栓连接,可拆卸、可重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