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与DSP的接触网磨损检测系统设计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列车在快速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通过受电弓摩擦接触网获取电能是列车获取动力的主要方式。接触网在与受电弓长期摩擦中会产生一定的磨损,加上接触网所处的环境十分恶劣,当磨损程度超出一定范围时就会出现供电不足,甚至断电的严重后果,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杜绝这种安全隐患,必须对接触网的磨损程度进行定期检测,以便及时维护或更换无法正常供电的接触网,确保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接触网磨损检测相关原理与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非接触式接触网磨损检测的方案,并进行了设计与实际验证。搭建了实验平台,在提供主动光源的条件下,利用高分辨率千兆以太网线阵摄像机对目标采集尽可能清晰的图像,为后续接触网磨耗的测量和计算提供便利。采用FPGA作为控制芯片,在其中植入Nios Ⅱ软核处理器以对整个图像采集系统的数据进行控制和预处理。在FPGA最小电路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千兆以太网硬件接口电路。详细解析了千兆以太网摄像机标准通信协议-GigE Vision协议原理,并以此为依据,对图像采集系统的软件进行了设计,主要包含数据发送模块、数据接收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由此实现了对图像数据的稳定采集。在FPGA中对图像完成初步的预处理包括二值化、滤波处理、图像分割等操作,通过双端口RAM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传给基于DSP的磨耗量检测处理系统,利用细致化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完成检测工作,并显示结果。实验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对接触网摩擦磨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电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它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满足社会、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电能需求量的同时,提高电能质量是社会科技水平提高、国家工业发达进步的表现。当代电力系统负荷结构、生产工艺和用电设备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大量冲击性、非线性和不平衡特征的负荷在电力系统中广泛的使用,给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时也损害了电网的电能质量。对谐波、间谐波参数的准确估计是谐波和间谐波的治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很多应用场景里,区域内人员数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信息,人数估计方法吸引了大量研究学者的研究兴趣。以往靠人工目测来获取人员数量信息的方法低效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Inversesyntheticapertureradar)可以全天候、全天时的对远距离非合作性目标进行成像,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海面舰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是目前国内
活塞环是发动机的重要零件,起着活塞与缸套之间密封作用,其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效能和尾气排放。活塞环的闭口间隙尺寸和外圆圆度是其最重要的机械加工技术指标,需要对产品全
α稳定分布能够很好地描述实际应用中具有显著尖峰脉冲特性以及较厚拖尾特性的非高斯分布,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一些数字调制信号因为载波调制等很多因素通常都表现出循环平
基于WIFI的井下无线定位通信系统是井下通信定位领域中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课题组对此也做了很多的理论研究工作和具体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矿井下的人员最终需要通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能够在任何天气、任何时刻进行工作,并且SAR的分辨率与距离无关,能够穿透云雾、烟尘等障碍物,从而获得大面积地表信息,因此SAR
码分多址是第三代和第四代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当用户数量增多或者信号功率变大时,多址干扰(MAI)严重降低了系统性能,限制系统容量。多用户检测技术能够抑制甚至消除不
目前各种电子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支撑其工作的电池却制约着电子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突破电池技术发展的瓶颈,成为未来电子设备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几年,随着物质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的同时,生活成本也随之越来越高,企业雇佣人工的成本也在逐年上涨。对于需要大量人工参与的制造业企业来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