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词是汉语系统中一个基本且重要的词类,也是汉语词汇、短语及句子构成的必不可少成分。虽然在以往的文献中,并列连词“和”和“与”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多种多样,但是对于这两个并列连词在汉语中语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研究基于《欢乐颂》,《他来了,请闭眼》剧本和电视剧语料库,从顺应理论角度分析并列连词“和”和“与”的使用。本文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即并列连词“和”和“与”在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和”和“与”分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在顺应论视角下并列连词“和”和“与”所受到的语用限制条件。本文发现,从总体上看,并列连词“和”和“与”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分布较为均衡,但是并列连词“和”更倾向于在口语中使用,“与”更倾向于在书面中使用。二者分布所体现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句法以及语义三个层面:在词汇层面,两者都可以连接名词,名词短语,代词等,但是,在连接名词或代词时,语料中并列连词“和”出现的次数比“与”多;在连接谓词性成分时,尽管都可以连接动词或动词短语,但是两个并列连词所表达的语义却有些差异。在句法层面,二者连接的并列成分都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或者宾语等成分,但是在语料中很少出现“和”充当谓语成分的例子,即充当谓语时,语料中“与”出现更为频繁。在语义方面,两者都有将两成分并列在一起,具有与英语中“and”相同的语义,但是并列连词“与”的语义和“between”更为接近,表达出一种“心理上的距离感”。最后,研究发现说话人的语用偏好和说话意图是制约并列连词“和”和“与”使用的关键因素,同时发现当两个并列成分有同等重要性时,说话人倾向于使用并列连词“和”;而当两个并列成分呈对比关系时,说话人更倾向于使用并列连词“与”。本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理解并列连词“和”和“与”的使用有着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讲,顺应理论为并列连词“和”和“与”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以前的研究。从实践上讲,并列连词“和”和“与”的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中口语和书面语的意义和选择也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从研究方法上讲,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阐明汉语中并列连词“和”和“与”使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