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行模式下响应型接驳公交运行线路与调度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dni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交出行“第一/最后一公里”出行难的问题普遍存在,服务于干线公交站点周边区域的响应型接驳公交应需而生。响应型接驳公交的运行路径、发车时间、停靠站点等俱由乘客需求决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实现点到点的服务,是大运量公交的有效补充。目前,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其应用也在逐渐推广。干线公交站点的接驳乘客可分为两类:一是从干线公交站点前往周边位置的乘客,一是从周边位置前往干线公交站点的乘客。为完成这两类乘客的出行接驳运输,一般采用单独接乘客到换乘站、单独送乘客到周边需求点的车辆运行模式,在这种单一接/送的车辆运行模式中,车辆平均满载率低、运行路径重复率高,不利于充分发挥响应型接驳公交的效率,因此,本文以接/送可同时进行的混合运行模式响应型接驳公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运行路径和调度优化问题。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析响应型接驳公交相关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车辆混合运行模式的优越性,构建混合运行模式下响应型接驳公交运行路径和调度协调优化模型。首先根据乘客出行时间窗的个性,设计了基于搭乘乘客而不是基于途经需求点的车辆运行路径表示方法,路径表示简单,也能有效减少重复路径。然后,目标函数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包括车辆发车和行驶成本、车辆早到和晚到的惩罚成本、票价收入;以车辆容量、乘客时间窗、车辆运行时间、车辆保有量等为约束,构建了发车间隔、发出车型和运行路径的一体化协调优化模型;同时,基于遗传算法设计了协调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基于一体化协调优化模型提出了混合运行模式下响应型接驳公交的最佳服务范围选择方法,该方法基于运力与需求均衡原则,根据当前运力来确定最佳服务区域。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首先设计应用场景,通过算例验证一体化协调优化模型的优越性,算例表明混合运行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响应型接驳公交的运营效率,在乘客需求相同情况下,与接送单独运行的模式相比,混合运行模式能显著提高座位利用率,也能显著降低系统总成本、车场所需的车辆数、出车次数、运送单位乘客所需的平均车辆行驶里程,运行模式的优越性明显;然后,依托实际路网,进行了最佳服务范围的案例分析,计算表明所提出的服务区域确定方法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Beta分子筛以及过渡金属杂原子掺杂的Beta分子筛作为固体酸催化剂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行业中。其相对于传统的液体酸催化剂易于分离回收,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本论文采用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为模板剂的水热合成法和晶种诱导法制备了Beta分子筛。随后,利用草酸对其进行脱铝,分别以四氯化锡和硝酸氧锆为锡源和锆源,通过水热合成法和液相回流法制备了 Sn
2016年~2017年间,应用稀释法在东印度洋孟加拉湾(23个站位)、南海中北部(21个站位)和南海西部(23个站位)展开微型浮游动物摄食效应的现场研究,结果如下:1.2016年秋季东印度洋、2017年春季南海中北部、2017年秋季南海西部表层浮游植物细胞平均丰度分别为 7.85×103 cell·L-1、4.87×103 cells·L-]和4.78×103cells·L-1。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主
推进轴系的纵向振动,曾严重威胁着潜艇的隐身性能,其导致的低频带辐射噪声,是潜艇辐射噪声的重要来源之一。基于此,共振转换器的研究应运而生。但目前的研究方法仍以实验为主,不仅耗时长,而且工作量大。本文基于有限元法,计算推进轴系的纵向振动模态及谐响应,并讨论了刚度和阻尼对隔振率的影响。同时,针对共振转换器开展研究,说明其减振机理,提出等效模型,推导适用条件,确定简化结构,建立计算模型等。最后通过已有实验
对于II-VI族半导体材料而言,共振拉曼散射主要来源于其内部的晶格多声子共振,具有窄的半峰宽和明确的指纹特征,作为光学探针的输出信号在生物检测领域崭露头角。随着临床诊断
本文合成和表征了一种1,2,3-三氮唑桥联双酚,研究了它作为单组份催化剂以及它与助催化剂TBAI组成的催化体系在催化环氧烷与CO2环加成反应中的行为。首次发现1,2,3-三氮唑桥联
近年来特种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并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中,成为支持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区、县级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量不断得到充实,以区、县、乡镇等地区为主的基层监管能力在整个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乡镇基层监管力量受机制体制、传统观念、人员配置等因素的影响,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完善安全
目的:通过对治疗前后鼻咽癌磁共振成像的T1WI-TSE、T2WI-STIR及增强T1WI-SPIR序列图像的纹理分析,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纹理分析对鼻咽癌颅底复发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
目的 将在建立Nano-Co诱导的肝细胞L02损伤模型的基础上观察细胞的毒性损伤效应,以此探究Nano-co刺激对肝细胞NLRP3分子的激活作用,初步探讨NanoCo通过线粒体ROS诱导NLRP3分子激活的相关机制。这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人们对纳米材料具有潜在健康危害的认识,对于研究Nano-Co的毒理学作用机制及针对NLRP3的潜在治疗前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L02对Na
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发展绿色新型能源与高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其中,氢能由于其热值高、无污染、燃烧稳定、可再生等优势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被公认为可代替一次能源的为数不多的优质可选择能源。铵或游离氨(FA,即铵的非离子化形式)通常被认为可以抑制剩余活性污泥(WAS)中厌氧消化微生物的活性。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游离氨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碱性预处理(p H=9.5)污泥暗发酵的产氢效率
目的:探索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二版(PI-RADS v2)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相关参数建立能够预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的列线图模型,并通过内部验证评估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在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行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509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PI-RADS v2对前列腺主要病灶进行评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