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8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6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7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artificial bipolar femoral head,ABFH)置换治疗(ABFH置换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77.11±5.59)岁。摔伤18例,坠落伤4例,交通伤5例。Evans分型[1]Ⅰ型6例,Ⅱ型9例,Ⅲ型9例,Ⅳ型3例。19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固定(DHS固定组):男8例,女11例;年龄(73.47±7.23)岁。摔伤10例,坠落伤3例,交通伤5例,其他伤1例。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1例。23例采用解剖型钢板(Anatomical plate)固定(解剖型钢板固定组):男10例,女13例;年龄(75.04±6.93)岁。摔伤14例,坠落伤3例,交通伤6例。Evans分型:Ⅰ型6例,Ⅱ型8例,Ⅲ型7例,Ⅳ型2例。3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3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相关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ABFH置换组1例术后2d出现肝肾功能衰竭,1例应激性溃疡,2例出现双下肢不等长。DHS固定组1例术后4d出现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2例出现髋内翻,1例内固定物失效,1例出现双下肢不等长。解剖型钢板固定组2例出现泌尿系感染,3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内固定物失效,4例出现髋内翻、双下肢不等长。ABFH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比较,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FH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各种手术治疗方式均有一定优势,DHS适用于骨质条件较好、稳定的EvansⅠ、Ⅱ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型钢板对EvansⅠ~Ⅳ型骨折及逆粗隆间骨折均适用,尤其适合内侧结构不稳定或大转子碎裂的老年患者,但卧床时间偏长、并发症较多;对骨质疏松明显、粗隆间粉碎严重、伤前生活质量高、全身情况较好的EvansⅢ、Ⅳ老年患者,可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较内固定优势明显,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内固定失效、髋内翻等并发症,使患者较快恢复到或者接近伤前生活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