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筋刺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aiha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理筋刺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研究非特异性腰痛的新的取穴点与针刺手法。方法:将46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理筋组(治疗组)针刺治疗穴位选取:胞肓、秩边、承扶上1寸、大横、维道、肾俞、大肠俞、气海俞、肓门、志室、腰眼,进针后针刺方向朝向病灶区斜刺,押手在针刺点旁针点运行方向轻触,常可见到肌束抽动或押手感到肌颤动感,后稍退针同方向再刺,至无肌束抽动,退针至皮下,换方向再刺,得气后同法操作,一穴多向,至针下松软,无肌束抽动,押手下筋结挛缩消失出针,并按压针孔1分钟,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3周;传统针刺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针刺治疗主穴选取:大肠俞、气海俞、肾俞、委中、阿是穴,配穴随证加减,进针后采取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周。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指导。通过比较两组治疗1次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治疗1周、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月和治疗后3月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治疗组:治疗前:5.96±1.718,治疗1次后:2.96±1.581;治疗1周后:2.26±1.096,治疗结束时:1.30±1.295;治疗后1月随访:1.13±1.180,治疗后3月随访1.22±1.166;对照组:治疗前:6.04±1.609,治疗1次后:2.96±2.078;治疗1周后:2.87±1.890,治疗结束时:1.83±1.586;治疗后1月随访:1.91±1.276,治疗后3月随访:2.09±1.276。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可维持3个月,在疗效维持上,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治疗组:治疗前:18.13±6.040,治疗1周后:7.61±2.808,治疗结束时:3.96±2.531;治疗后1月随访:3.39±3.187,治疗后3月随访:3.43±3.188;对照组:治疗前:18.30±5.217,治疗1周后:10.13±3.794,治疗结束时:5.96±3.404;治疗后1月随访:5.35±3.352,治疗后3月随访:5.48±3.396。两组治疗后OD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疗效可维持3个月,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组ODI评分改善优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腰部功能以及长效性优于对照组。3.疗效评价:治疗组:治愈:4例;显效:16例;好转:2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疼痛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改善上,两组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腰部功能方面:治疗组改善腰功能以及长效性优于对照组。
其他文献
白疕,民间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引起的慢性鳞屑性皮肤病,具有慢性,易复发等特点,其对应的西医病名为银屑病,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病型。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血分有热,血热证为其主要证型之一,然随着近年对于该病的研究,其发病的特点需要进一步的总结归纳。目的本研究将2020年全年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以血热证白疕首次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一般情况、临床资料
目的:1、通过分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及宫颈HPV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宫颈HPV感染提供依据。2、通过观察温针灸治疗阳虚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在防治阳虚质HR-HPV感染中的价值,以期为宫颈HR-HPV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目的:观察调神止痛针法结合“分经论治”干预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为慢性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方法:用SPSS生成随机数字后将随机数字降序排列,按照标准收集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6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调神止痛针法结合分经论治组)和使用针刺基础方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针刺取穴为:调神止痛针法:水沟、内关双、耳穴、神门双,参照张智龙教授编著的《五味斋医话医案》中头痛分经
目的: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医复合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程、饮食习惯等因素、胃镜下形态变化、病理改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刘华一教授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进一步完善CAG中医辨证诊疗,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10例CAG患者,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信息、发病相关因素、胃镜、病理、
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us,VLS)在女性外阴皮肤病变中,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非瘤样病变疾病。此病以长期反复发作的外阴瘙痒、外阴皮肤及粘膜皲裂疼痛不适、外阴皮肤及粘膜色素减退甚或变白、外阴组织萎缩粘连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且以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而言,尚无法对该病做到彻底根治。因此,该病患者不仅在身体上承受着病痛折磨,心理上也在不断地承受着压力。外用涂抹激素及维生素E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现代文献中针刺及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取穴及用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调理脾胃针法联合调中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文献研究方面:广泛收集现代文献中针刺及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相关文献,其中现代文献源为中国知网CNKI(1979~202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20)、维普数据库VIP(1979~2020)和万方数
目的:观察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思路和临床方案。方法:将符合肝郁脾虚型的64例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32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先予糖尿病常规治疗,盐酸氟西汀分散片(Patheon France,20mg,Qd)以抗焦虑、抑郁状态。观察组采用养血柔肝针法加减
目的:采用证候学调查方法,明确卒中后痴呆(PSD)的证候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观察调神益智针法治疗卒中后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卒中后痴呆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法:1.证候调查: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制定卒中后痴呆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进行证候学调查,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SD患者的证候分布
目的:此次临床观察旨在探讨健脾调枢法所制定的中药方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评价主要从便秘症状积分、中医症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首次服药起效时间以及复发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力在客观了解健脾调枢法中药方的治疗作用,为功能性便秘的施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将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科确诊为功能性便秘的患者经过辨证筛查,将证属脾虚气滞型64例纳入,随机分两组,各32例。在
目的:探讨不同影响因素下玫瑰痤疮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发病特点,完善玫瑰痤疮的中医辨证体系,为玫瑰痤疮的辨证论治及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通过对2019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129例玫瑰痤疮患者进行《玫瑰痤疮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对所收集病例的的性别、年龄、皮疹特点、生活习惯等情况以及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探讨。采用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