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的疗效观察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思路和临床方案。方法:将符合肝郁脾虚型的64例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32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先予糖尿病常规治疗,盐酸氟西汀分散片(Patheon France,20mg,Qd)以抗焦虑、抑郁状态。观察组采用养血柔肝针法加减针刺取穴,对照组参考《针灸治疗学》(高树中版)中郁证的主穴进行针刺取穴。两组共观察3个疗程,每4周为1个疗程,每日针刺1次,每周之间休息2日。治疗结束后,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中医单项证候积分、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为评价指标,临床研究结果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治疗前,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以及四项情绪量表、中医证候积分、FBG、2h BG、Hb A1c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6.6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疗效优于常规针刺。3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A、HAMD-17评分进行组内比较,两组评分均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及焦虑量表改善更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两组自评量表积分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两项评分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糖代谢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BG、2h BG、Hb A1c水平进行组内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均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观察组糖代谢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单项证候评分进行组内比较,两组积分均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单项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六项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本次临床研究发现养血柔肝针法能够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中医证候、糖代谢指标。2进一步验证了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的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气血失调的观点,应以疏肝健脾、调和气血为基本治则,“养血柔肝针法”为基本治法。3“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确切,与常规针刺相比,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患者更易于接受,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推行使用。
其他文献
1研究目的(1)研究一系统评价益气养阴活血法中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衰是否优于单纯西医治疗。(2)研究二基于文献研究探讨慢性心衰气阴两虚血瘀证的用药思路,以期提供遣方用药参考。(3)研究三以研究二挖掘出的基础方麦冬-五味子-川芎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以期明确其作用机制。2研究方法(1)研究一进行Meta分析,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 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进行益
目的:本研究旨在于观察补肾活血汤配合温灸合蜡膜湿敷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病因病机及作用机制,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有效的客观指标及依据,也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本课题选取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妇科就诊且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通过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型患者;对照组单纯使用补肾活血汤中
目的: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从肾内科医师的角度探讨对尿潜血阳性患者进行合理的诊断与鉴别的思路,以提高临床接诊的效率,对尿潜血阳性患者进行准确分诊,避免出现误诊、漏诊,而造成病情的延误,并对肾性血尿的患者采取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采用数据挖掘的方式研究导师焦剑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中医药用药规律,结合导师的临床经验分析慢性肾炎血尿的临床辨证诊治思路,为慢性肾炎血尿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方法:1.
目的: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DM)的并发症,与代谢异常有关,高尿酸血症(HUA)作为代谢性疾病是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异常代谢因素。通过探讨糖尿病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寻找糖尿病与高尿酸血症两种不利因素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对肾脏的影响,为延缓肾脏疾病的发展提供研究数据。方法:选取天津市中医
白疕,民间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引起的慢性鳞屑性皮肤病,具有慢性,易复发等特点,其对应的西医病名为银屑病,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病型。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血分有热,血热证为其主要证型之一,然随着近年对于该病的研究,其发病的特点需要进一步的总结归纳。目的本研究将2020年全年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以血热证白疕首次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一般情况、临床资料
目的:1、通过分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及宫颈HPV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宫颈HPV感染提供依据。2、通过观察温针灸治疗阳虚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在防治阳虚质HR-HPV感染中的价值,以期为宫颈HR-HPV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目的:观察调神止痛针法结合“分经论治”干预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为慢性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方法:用SPSS生成随机数字后将随机数字降序排列,按照标准收集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6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调神止痛针法结合分经论治组)和使用针刺基础方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针刺取穴为:调神止痛针法:水沟、内关双、耳穴、神门双,参照张智龙教授编著的《五味斋医话医案》中头痛分经
目的: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医复合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程、饮食习惯等因素、胃镜下形态变化、病理改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刘华一教授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进一步完善CAG中医辨证诊疗,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10例CAG患者,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信息、发病相关因素、胃镜、病理、
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us,VLS)在女性外阴皮肤病变中,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非瘤样病变疾病。此病以长期反复发作的外阴瘙痒、外阴皮肤及粘膜皲裂疼痛不适、外阴皮肤及粘膜色素减退甚或变白、外阴组织萎缩粘连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且以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而言,尚无法对该病做到彻底根治。因此,该病患者不仅在身体上承受着病痛折磨,心理上也在不断地承受着压力。外用涂抹激素及维生素E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现代文献中针刺及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取穴及用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调理脾胃针法联合调中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文献研究方面:广泛收集现代文献中针刺及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相关文献,其中现代文献源为中国知网CNKI(1979~202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20)、维普数据库VIP(1979~2020)和万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