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健康意识薄弱、工作多为“脏、累、险、差”工种、生活条件较差、医疗保障水平低等原因,农民工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健康认知作为健康素养的主要构成部分,对提高公民保健意识及能力,改善人民健康状况有明显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重庆市农民工健康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情况,分析影响农民工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健康素养,促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更好地维护其健康提供建议。方法: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对在重庆市主城九区从事非农产业≥6个月,年龄≥16岁的665名农民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参考《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并结合农民工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利用Epidata3.1录入数据,使用Excel2007进行数据整理,利用SPSS22.0进行描述性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农民工健康基本知识素养水平为22.3%;具备6类健康问题知识素养分别为健康生活方式46.9%、心理健康40.3%、慢性病防治34.4%、职业病防治32.0%、科学健康观29.6%、传染病防治1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行业、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年限、年龄、婚姻、是否为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是否超时的农民工总体健康知识素养水平和6类问题健康知识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健康知识素养水平更高(P<0.05),工作时间超时的农民工健康知识素养水平更低(P<0.05)。健康行为中,当农民工感到身体不适时,选择及时就医的比例为43.3%;觉得压抑/情绪低落时选择找专业人士咨询的比例为1.7%;男性吸烟率为55.4%;女性吸烟率为1.9%;工作环境存在职业有害因素采取防护措施的农民工占比19.1%;从未体检过的比例为27.4%。结论:农民工健康认知水平低,存在不良健康行为。不同行业、文化程度、年龄、工作时间是否超时是影响农民工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合理休息、职业健康和医疗条件的保障;联合社会各部门加强农民工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健康教育形式;增强农民工健康自我责任意识,促进健康维护的“自主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