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非关系迅速发展。中国在非洲投资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出现了大量以中国投资非洲为话题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新闻记者的个人观点,影响着读者的思维认知和价值观。 批评话语分析为新闻话语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旨在揭示话语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对中美媒体关于中国投资非洲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分析包含84篇新闻报道的两个自建语料库,收集的语料分别来自中美媒体官方网站(中国日报、新华网;美联社、美国合众国际新闻社)。本文以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式为框架,从描写、阐释和解释三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从词汇分类、及物系统、情态系统和互文性角度考察了所选新闻报道的语篇和话语特征;通过对比中美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社会因素,揭示了看似客观的新闻语篇中蕴含的意识形态。 最后,本研究得出结论,中美媒体关于中国投资非洲的新闻报道不是绝对客观的;中美新闻报道在词语选择、情态动词以及新闻来源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分析反映出,中国媒体的态度更为积极客观,关注点多为中非合作的进展和成就;而美国媒体对中国投资非洲持消极、指责的态度。文中指出,通过批判分析新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批判性阅读意识及其阅读能力。同时,新闻记者应保持敏感的洞察力,只有及时察觉新闻报道隐含的意识形态,才能把握话语权,有效地应对外媒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