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起始阶段口语评价策略改进研究 ——以SY学校三四年级口语评价实施为例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中对评价实施的要求,英语口语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几年儿童参加英语口语等级考试日益增多,小学阶段英语口语评价相对笔试有逐渐成为主要评价方式的趋势,但受长久以来笔试的影响,学校中师生广泛重书面、轻口语,而且这种影响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加,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探索行之有效的口语评价策略、提升口语评价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小学生口语能力成为本论文关注和研究的内容。研究首先搜集国内外关于小学英语口语评价研究的相关资料,探究口语评价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课堂观察、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了SY学校三四年级英语口语评价相关情况,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经过调查发现小学起始阶段口语评价中的积极的因素有: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口语任务作为评价的载体、学生积极应对自评互评;同时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1.在形成性口语评价中,教师的评价意识强但行动力欠缺、评价有形式化且价值低的缺点、学生虽乐于参与自评互评但机会却不多;2.口语任务方面有设计角度单一、缺乏真实性及不利于全面评价的问题;3.终结性评价则缺乏规范、标准及总结。针对以上问题,根据相关理论指导,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改进建议:第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改进课堂评价过程、增加课时口语评价表,突出评价主体;第二,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设置循序渐进的课时评价指标、制定多维化的口语评价目标,增强评价功能;第三,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设计综合性角度、选择类型适宜的口语任务,提升评价价值。
其他文献
在“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国情下,我国人口呈现出快速老龄化、高龄化、独居化的特点,并将作为一个常态长期存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养老中的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凸显。由于家庭结构的变迁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加之社会对老年群体的重视程度不足,老年照护特别是在老年精神照护方面,存在较大短缺。本文基于2012年福州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并以此为依据探讨老年人的精神诉求,以及精神照护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其他权利有效行使的前提,从维护股东权益的立场,扩大股东知情权是改善信息不对称、提升股东监督能力的必然之道,但守护公司秘密又要求着股东知情权不能无限扩张,应施以有限度的缩权。为此,在知情权制度建设不完善、知情权争讼矛盾明显的背景下,股东知情权检查人制度成为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国公司法尚未规定检查人制度,但该制度已在英国、日本等国成熟地运行,无论从完善公司治理或是拓展股东知情权等方面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67条第1款的规定,分期付款的出卖人在买受人逾期未付价款达到总价款五分之一的情形下,享有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解除合同的权利。由于该款在文义上未明确提及其适用范围是否包括股权转让在内的所有分期付款合同的解除权纠纷,使得实践中对于分期付款的股权转让合同能否参照《合同法》第167条存在适用争议。即在采取分期支付股权转让款的情况下,股权转让人在受让人未支付到期股权转让款达到总转让
古往今来,对幽默的研究层出不穷,也已硕果累累。然而,对幽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幽默言语方面。的确,语言是构成幽默的主要元素,幽默与语言水乳相容,并依托各语言的变异使用体现出来。幽默与语言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带来了“新文字”,多模态话语分析越来越受专家学者的关注。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知通道,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组合在一起建构意义进行交际
为改变我校理科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科的积极性,让他们消除学习理科的畏惧感,能从内心开始喜欢学习化学并愿意学习化学。根据西藏林芝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基础差,特别是理科的基础更差,我们通过让学生“眼见为实、亲身体验”,让他们能
《第五个孩子》是英国当代作家多丽丝·莱辛创作后期的作品,被称作莱辛作品中的“小经典”和充满哲理意味的“恐怖的好小说”,它讲述了一个降生在中产阶级家庭的怪物孩子班的故事。其续作《浮世畸零人》则描写了主人公班离开家庭流浪于现代社会中的悲惨遭遇。在这两部以异于常人的孩子班为主角的小说中,主人公班与古希腊罗马作品中的独眼巨人(英文作Cyclops)在形象上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不管是其外在特征、内在性格还是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化学课堂教学以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育为主。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化学学科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知识的要求不再是简单
人名是人际交往的重要信息,它在认识、了解并区分他人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叠音人名是中国特有的命名方式。在古代,叠音人名很少见,但是现在却越来越常见,如“郭晶晶”、“宋丹丹”等。虽然叠音人名普遍存在,但是相关的学术研究比较缺乏。婴儿常使用叠音进行交流,叠音人名符合婴儿的语音特征,因而它可能会激活婴儿图式效应。信任存在于所有人际互动之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同时也是良好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消费文化强化了以视觉为主导的创作模式,图像化、建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建筑表皮逐渐走向“失语”、被动的状态。这种商业中心主义引发对表皮表象的过度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对话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建立建筑表皮与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以地域性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建筑表皮设计,寻求建筑表皮表现与地域环境之间的关联途径,使得表皮呈现出所处环境的乡土特征,表达环境
本文从昆德拉的小说文论入手,结合其小说创作,提炼出昆德拉小说美学独特的一面,即从非诗性到诗性的巧妙转换。昆德拉是一位尊重文学传统的小说家,同时又有很强的倾向性,特别尊崇塞万提斯、布洛赫、卡夫卡等这一脉的文学传统,认为他们是当代真正的“小说的诗人”,卡夫卡、马尔克斯等人的小说都是诗性之作,然而他们又是立足生活的非诗性的。本文根据这个思路,梳理出昆德拉所说的“诗性”、“非诗性”的内涵,并试图寻找昆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