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童声合唱团训练问题的探究 ——以北碚区缙云少儿合唱团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zxc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艺术作为一种音乐内容丰富、参与人数众多、普及性较强的音乐表演形式,一直以来都深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童声合唱作为合唱艺术的不同类别,在我国的合唱发展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期间也不断涌现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团体。童年阶段是学习音乐艺术的启蒙和养成的关键时期,合唱对于孩子的意义除了学习音乐知识之外,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的益处。近几年,我国不断倡导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而这与合唱的理念“和谐”不谋而合,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各团体中,人们参与合唱演出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和频繁。童声合唱除了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不断得到重视,在校外也得到许多的发展和创新,涌现出许多国家级、市级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童声合唱团。与此同时各城市的青少年宫和社区活动中心等组织机构也积极响应政府或相关部门的相关发展政策,不断成立起面向社区少儿的公益性合唱艺术团体。通过组织合唱艺术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休闲娱乐生活,为儿童提供更多学习音乐和展现自我的舞台。虽然社区童声合唱的队伍不断壮大,但笔者作为社区童声合唱团建设和发展中的一员,在亲身参与社区童声合唱的组建与排练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种种问题,而国内关于社区童声合唱团的训练问题,还缺乏针对性的研究,缺少实践内容作指导参考。因此,本篇论文从社区童声合唱团的训练角度出发,以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少儿合唱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在合唱团的实践教学,了解缙云少儿合唱团成立和组建的定位和意义,经过在排练过程中对合唱团成员的指导教学和观察,分析其存在的部分问题。同时,笔者也针对缙云少儿童声合唱团存在的问题,翻阅、查找了相关资料文献和书籍,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基础训练和作品教学。最后,总结了缙云少儿合唱团排练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同类型社区童声合唱团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思考与建议。目前,立足于社区童声合唱团训练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童声合唱训练与教学等理论著作为参考,以及结合个例的排练为实践,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试图提供一些关于社区童声合唱排练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思考。本论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绪论、正文、结语。绪论部分主要包括本论文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对合唱、童声合唱以及社区童声合唱进行了概念界定,梳理了社区童声合唱的特点和发展脉络,明确了社区开展童声合唱团的价值和意义。第二章作者通过实践和观察等手段,了解与分析了缙云少儿合唱团的基本发展情况与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第三章以缙云少儿合唱团为参考,针对社区童声合唱团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并结合实际排练的曲目进行实践说明,结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开展的过程、解决的问题及提出的思考。
其他文献
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核心素养对语言能力提出了让学生学会整合运用语言的要求。在《课标》的指导下,不少教师意识到了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读是为了写做铺垫,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阅读,读写整合的理念也逐渐走进了我国的英语课堂。但是大多教师缺乏基于读写课的输出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意识,读写课堂也缺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作为证明学生达
语法教学作为英语学科中听、说、读、看、写多项技能发展的基础,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指出教师应在更加丰富的语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新的语法知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英语语法意识。然而,现阶段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过于强调语法作为规则的作用,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地运用语法进行表达。基于以上现状,该研究尝试着结合“
英语中以-ly结尾的副词在对话中常常被孤立使用,以表达说话人的立场和态度,有策略地使用能够起到使对话顺畅进行的作用。这一类词语往往被包括在关于副词使用位置或者互动话语的研究中,但是其作为使用广泛又形式特殊的一类词,值得引起更多的注意。本研究将语料库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和话语分析的定性手段相结合,运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法,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SECCL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BNC中的口语语料,从词汇
克莉奥佩特拉和奥赛罗作为不同时空的两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联性不仅仅在于他们的非白人属性,更因为他们都是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1604)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6)中的他者。尽管批评家们对奥赛罗和克莉奥佩特拉这两个人物分别作了深入的考察,但对于莎士比亚通过时空并置构建起来的二人所共有的他者性,以及他们的身份误识问题少有关注。本文借助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以奥赛罗与克莉奥佩特拉的类比为基础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竞争激烈,工作岗位紧缺,各个群体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压力,据相关报道指出,近些年来,国内抑郁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且大学生已经成抑郁症患者的主体,而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尽管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明抑郁症可以通过治疗来减缓,但是好多人未达到抑郁症的临床诊断症状,处于阈下抑郁,也就是具有抑郁倾向的状态,并未引起重视,因而错过了最早发现和治疗的时机。负性
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和声、调式、音色等等。节奏要素也被称作“音乐的骨骼”,在本研究中,主要对节奏这一重要的要素进行深入讨论。节奏要素不仅仅只在音乐艺术中,在大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活动当中,也存在着节奏。有规律的、有时间维度的、一种有韵律的变化,也被称之为节奏。而打击乐作为节奏乐器,在歌曲中起着重要作用,往往打击乐器的节奏类型决定了整个歌曲的速度与情感方向。在以往的研究中,针对音乐节奏的研究不少
对于尚处提升阶段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文学作品的简写本对于提高其语言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法隐喻的使用及其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原著与简写本在可读性方面的差异。因此,研究经典文学原著及其简写本中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无论对语法隐喻理论的应用,还是对面向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改写及教学实践都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视角出发,对《巴斯维尔克猎犬》的原著以及面向英语母语学习者和中国英语学
随着AI技术迅猛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音乐创作、录制、教育等环节。AI与音乐的核心交结点是音乐形态问题(由音乐形式理论衍生)。然而面对人工智能音乐这一交叉学科,由于国内教育将艺术界与科技界割裂严重,许多计算机技术研发的文章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有着与音乐实际不符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对计算机技术的不了解,大部分音乐研究或者止步于此,或者直接卷入AI音乐制作,音乐学界鲜见以学科对
20世纪50年代的全国会演是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发展的一个契机,各地艺术文化互通交流,传统音乐得以更好地传播出去。本研究在分析同一首筝曲不同时期的演奏版本时发现,不同版本在作品处理上存在明显差异。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是通过音响形态呈现的,因此,本研究选定9首传统筝曲的两类演奏版本(20世纪50年代前的演奏版本与现当代演奏家的演奏版本,共计18首筝曲),采用实证研究和谱例分析的方法,深入讨论两类版本的差异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作为特殊教育分支的视障音乐教育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视障音乐教育中的课外音乐活动。我国对课外活动这方面的关注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民国时期,其中学校的管乐团作为学生艺术团体,属于课外音乐活动。管乐团作为西南地区A视障学校的特色办学项目,不仅体现出办学体制的多样化,也体现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